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0节  (第2/2页)
   叶翘绿自然没有察觉汤玉的眼神,她的心思都放在正事之上。和另外三人挥了挥手, 她背着大背包, 往反方向而去。    叶径静静跟在她的后面。    城中村巷道狭长,村民自建的楼栋哪有间距可言。    几层楼的公寓,都是租给外来人。租金比非城中村便宜。但是自建楼没有产权。供水、供电都只设立一个总表在村子。房东自行分装水表, 电表。这就造成了房东对租客的水电费漫天要价。    叶翘绿走过这个街道,见到了很多栋出租公寓。    在她听过的许多创业故事里,那些摆过摊,搬过砖, 干过苦力,做过粗活的人,是不是就从这些地方展翅的。    公寓门口有租客出入。她上前去聊天。    个性开朗的她,言语带着学生的稚嫩和天真。    好几个租客驻足回答她的问题。    走出这条巷子之后, 她回头和叶径说,“原来城中村租客素质很高的。”有销售、有设计,有营销等等,摄影师、程序员也多。    “不然呢。你以为毕业生走出校门就能租两三千的房子?”叶径去便利店买了两瓶水,将其中一瓶打开之后,递给她。    她接过,“我想……我以后还在d市找工作吧。省点儿租金。”    “嗯。”    两人再走过去,就是社区文化广场,以及村博物馆。这些都是村民文化传承最集中的反映。    走过长长的巷道,叶径说:“市中心的地越来越少,未来的城市更新或许会以旧城改造为主。”    叶翘绿点头,“s市不是在填海吗?”    “嗯,再填下去能和香港连成一片。”    “你也会说冷笑话啊。”她哈哈一笑,“那到时候你买pg模型更方便了。”    竞赛的指定基地在一个高架桥附近。    下午,一行人打车过去。    条件书并未规定具体的红线,只是给出一个大范围。由参赛者在地块内自行选择建筑用地。    烈日炎炎,吴天野一路高歌,走到桥下的阴影处,“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下等三年。”    邹象横过去一眼,“你躺奈何桥下别回来了。”    叶翘绿看着吴天野立在两条大高架之下,小小的身影跳着跳着。    一眼望去,桥底的柱子之间堆叠起错落的空间。    汤玉招着手,“吴天野,走了。”    吴天野无奈走到太阳下。    基地很大,有厂区,有村子。    大家选了几个可建区域,比较之后,都是中规中矩的地块。    叶翘绿猛然回头,看向那个高架桥底。阳光刺眼,她眯起之后,再用手背挡光,“哎……我们利用桥下的空间当做保障房的基地怎样?”    邹象侧头望去,挑起眉,“日本城市有很多高架桥下的空间例子。”    “对,我想起日本新宿的桥下商街。”叶翘绿笑了,“我觉得高架桥底有一定的开放性,也能充当城市景观。这就是城市和社区能源的共享。”    “我国现在高架桥下的大多是……”汤玉沉吟,“停车或者休闲场所。”    叶翘绿说:“没人做过,不代表不能做。反正概念性设计嘛。这次竞赛,肯定有其他学生想的更古怪。”所谓的建筑思考,以理性的逻辑,展开不合逻辑的想象。    叶径:“去那走走先。”    邹象扛起他的单反相机,到处拍照。“我倒想在高桥架下住保障房。”    “先收集资料,回去再商量方案吧。”吴天野擦着汗,“十二月份了,夏天还没完。”    汤玉走到桥底的阴凉处,“就是不知道这长条的地形,堆砌方块能不能堆出新意。”她抬头。桥底露出的混凝土灰暗成渍。    叶翘绿顺着她的视线向上。两条狭长的高架桥,上下交错。“明天去买模型材料,这个空间要用模型来推敲。”    汤玉看她一眼,再看向叶径。    却见他将湿纸巾递给了叶翘绿。“擦汗。”淡淡的调子。    汤玉自嘲一笑。她为自己先前的愚蠢而反省。叶径这样的性子,如果他不喜欢,又怎么会共餐那么久。他连竞争的资格都没给她。    叶翘绿抹着脸,“叶径,你为什么不怕热了?”她记得,九岁他很爱吹电风扇。    “心静自然凉。”    “我心都没动啊。”她理直气壮。    叶径冷冷的,“你浮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