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一章 乔迁之喜 (第2/2页)
主房舍,将自己安顿了下来。 此时各找各房,由得自己喜欢来。 李家规矩甚是少,在这方面也较为随意。 待得又找到书房,李鸿儒顿时点燃了房间中的熏香。 他翻开《九经》,朗朗上口读了好一会儿,这才将一颗心沉寂下去。 王福畴搬家了,公孙举暂居长安,他也完成了人生的重要搬迁。 当心思静下来,李鸿儒也开始填补着自己的短板。 往昔晦涩难读的书籍,有了一遍心灵之旅之后,李鸿儒只觉又有了一番感受。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待得行完万里路,再去读万卷书,此前诸多不明便有了理解。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九经》修养自身,也修养理念,小到为自己,又到一村一落,一地一区,一国一土。 相较于道家独善其身,释家曾经宣扬的我为人人,儒家显得中庸平和。 儒家不做一时极端的奋进,也不承受逆来顺受的苦难。 慢慢的踏步前行,也便慢慢将诸多事情捋顺解决。 儒家中庸但不昏庸,有谋而后动的智慧在其中。 李鸿儒郎朗而读,一身的正气从锐利外放,又进入到平和柔顺,愈发有着收敛,不再咄咄逼人。 仿若流水一般,儒家浩然正气穿插在气血之力,释家佛法力量,被爆锤的妖力之中。 “这便是中庸的包容性吗?” 李鸿儒只觉儒家浩然正气有了另外一番模样。 正气依旧是那股正气,但慢慢也有了新的适应。 在面对体内另外三股力量时,儒家正气不断进行着自我的调整,也不断有着转变。 面对胜出一筹的气血之力,儒家正气并没有硬碰硬的比谁更强,而是慢慢有了一丝融合。 李鸿儒觉得这就是自己追求的道。 若想文与武并进,能形成徐茂功脉经上提示的元神,满足身体和外显的需求,便不能走极端与暴力。 他将来的元神有可能会较为中庸,但又能满足内外的需求。 如同李靖一样,武难第一,文亦输于众多大儒,但李靖就是顶尖的高手,难有多少短板可言,综合的实力最强。 “李尚书更多的是修兵法,兵法如神,一人可挡千军。” 李靖擅长统兵打仗,术法更偏向于群体。 李鸿儒觉得自己将来的术法会更偏向于个人。 “到时我这边捅一剑,那边砍一刀,还能搓个掌心雷,打不过就用琵琶洞主的飞天术逃命。” 李鸿儒喃喃数声,只觉自己将来就是这模样。 他熏读许久,步出书房之时,见得李旦在远处假山旁练刀,刀法从浮躁进入到了沉稳。 兄弟两人慢慢收心,也渐渐转入到了自身的根本上。 临近天黑之际,一家人开启晚餐,只听外面大门一阵猛敲。 “国子学生李鸿儒是不是这家啊?” 喘着粗气的声音在门外晃荡,传荡到近百米外的中堂之中。。 除了公孙举,又有几个送行李保国的老哥们,这是第一个陌生的敲门声。 “对,你是哪里人?” 李鸿儒耳朵略尖,随口回了一句。 他声音有些不足,门外声音依旧,李旦顿时帮忙吆喝了一声。 “我是来宣旨的呀,陛下召你去晚宴”门外气喘的声音大吼道:“我拖了关系,找了很多人,才知道你们搬到这儿来了!” 李家今天搬迁,知晓李家新地址的人不多。 想找李鸿儒等人是个难事。 他还是寻了大理寺的人,调查一番后,才找出门路。 宣读圣旨的官员只觉自己今天太倒霉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