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齐万年 (第4/4页)
可能也正是因为周处不畏惧权贵的正派作风,导致他后来被司马肜算计。 当时的中书令陈淮看到朝廷派梁王司马肜和夏侯骏担任部队统帅前去征讨齐万年之后,积极上表发言,向朝廷陈述了派夏侯骏带兵的危害。 陈淮虽然和夏侯骏虽然没有仇恨,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 夏侯骏这种拥有贵戚身份的人去带兵,打赢了也得不到太大的功名,失败了也不用担心杀头的罪过,让这种人带兵,不添乱就已经是烧高香了。 果不其然,梁王司马肜和夏侯骏带了部队之后,立马在暗地里摆了周处一道。 元康七年正月,齐万年带兵七万人屯扎梁山,与司马肜和夏侯骏的朝廷部队形成了对峙局面。 司马肜和夏侯骏也知道周处年轻时候的威名,于是只给他了五千兵士,让他去挑战齐万年的七万人部队。 五千人对七万人! 除非周处是神仙,不然怎么也不可能打赢齐万年的部队。 周处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火速跑到司马肜和夏侯骏的营帐中去诉苦。 司马肜和夏侯骏本就是穿一条裤子的,再加上之前周处难为过司马肜,所以在看到前来诉苦的周处之后,司马肜和夏侯骏果断拒绝了周处的所有请求,并且还逼着周处出战。 很显然,司马肜和夏侯骏就是为了挟私报复自己。 周处虽然对这支部队的统帅很失望,但还是硬着头皮出去挑战齐万年的部队。 当时周处、卢播,解系等人一起和齐万年的部队相持于六陌,周处的部队还没来得及吃饭,司马肜就迫不及待催促周处出战,周处没办法,只能带着五千士卒出战齐万年部队。 结果这支五千人的部队一直从早上打到晚上,他们身上带的箭全都射完了,也没有等来司马肜的救兵,于是军士劝周处退兵自保。 但是周处就是不退兵,在他看来,退兵和迎战都是死。 退兵后,司马肜必定会降罪自己,到时候死也死不安稳,倒不如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来的光彩。 就这样,一带名臣周处于元康七年六月,战死于沙场,终年六十一岁。 这也是从西晋开始,这么多贤才归隐的原因。 西晋的政治氛围实在是不好。 派系,高门寒门,诸王,乃至于太子与皇后... 西晋之所以处理不了齐万年,更多的,是因为自己的原因。 周处折戟沙场,司马肜算是报了他的私仇,朝廷虽然知道司马肜是故意害死周处,但碍于皇族身份,还是没有好意思降罪于他。 在司马肜看来,周处比齐万年更可恨。 因为周处惹过自己,而齐万年没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司马肜要不惜一切代价害死周处的原因所在。 国家有这样想法的人存在,何愁不亡。 司马肜在害死周处之后,一直屯兵关中一带,和同样也在关中地区的赵王司马伦遥相呼应,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在关中前线多待一天,朝廷就得多拨一天的军饷过来,只要能耗得起,齐万年的部队必然不战自溃。 可是这些没有当家做过主的皇亲贵族,实在是不知道当家作主的难处,个个都跟大爷一样,雄踞关中,整天也不知道是在干点什么,反正就是不对叛军进行决战。 在司马伦和司马肜这两位皇族子弟看来,自己操这个心完全没必要,朝廷自然会派人来帮自己料理这摊子烂事的。 果不其然,中书令陈淮和司空张华这两位操碎心的大臣向皇帝进奏,希望朝廷另派贤能前去讨伐齐万年的部队。 同时赵王司马伦与梁王司马彤被召回洛阳。 结果... 齐万年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处理,皇后被太子取代,洛阳改天换地,这齐万年的事情,当然是搁置下来了。 按照后面历史的发展。 孟观,会是解决齐万年的人。 当然,蝴蝶扇了一次翅膀。 历史便要改变许多。 譬如现在的齐万年,野心极大! 而洛阳的新皇帝,此时全部的目光,都是在齐王司马冏身上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