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两不欢 (第2/3页)
更不敢做了。” 张华这句话,还颇有些感慨的意味在里面,王生轻轻点头,也没有发表什么见解,只是做一个倾听者,在听张华的话外之音。 “陈留王不敢做忤逆之事,那刘渊就更不敢了,但是他现在站了出来,匈奴人做了这件事,这说明,刘渊是有恃无恐,广元侯,还有琅琊王氏的小子,恐怕你们现在连刘渊这个人是谁,都不太清楚罢?” 王生与王导对视一眼,王导见到王生不说话,也就开口了。 “并州匈奴五部大都督刘渊,他的名声还是有听到一些的,听说他颇有些仁德,声名不错。” “凡有野心者,位不高者,皆是声名不错,但你只看出了刘渊名声好,却是没有看出此人谨慎无比,从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现在魏郡的事情出了,证明形势已经十分危急了。” 张华深深的看了王生一眼,说道:“恐怕,出问题的不止是一个魏郡,或者说,不止一个邺城,那五部大都督刘渊,他有信心让朝廷顾及不到他,所以,他才敢如此做事。” 听了张华这句话,再回想起张宾与他说的话,王生心中其实已经是有些明悟了。 恐怕张华所言之不止魏郡,不止邺城之外,最可能的,就是这个颍川,就是这个许昌了。 王生看着张华,心中还是敬佩更多的。 张华知道的信息量肯定是不如自己的,但是他能够从这有限的信息推断出这些,已经是实属不易了。 能做到这种地步,与他看人看事,以及治理国家多年是分不开关系的。 “张公既然推断至此,那么,可知这背后之人是谁,成都王?齐王?亦或是是别人?” “君侯以为呢?” 王生深深看了张华一眼,再瞟了王导一眼,轻笑着说道:“齐王。” 这是他与张宾推断出来的,若是没有其他的信息输入,这种推测,应该是有七八成的正确率的。 “老朽也是这般以为的。” 张华老手扶着自己的长须,再说道:“其实也不止于此,此事,一个区区齐王司马超,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那张公以为,还有何人?” “最有可能的,便是赵王伦,其次是成都王,再是河间王,或者说,与这些人,都有脱不开的干系,其实若非东海王在家服丧,我甚至还要将东海王加入此列。” 赵王成都王河间王,都在此列? “张公可有证据,无端端言语,可是容易重伤他人的啊!” “对成都王,他原本是镇守邺城的,那镇守邺城的士卒将校,与他都有关系,此次镇守邺城的军队突然北上,要说此事与成都王没有关系,你可相信?况且,我看成都王颖也有多年,对他还算是了解,他虽然看起来老实,也极其聪颖,但小聪明是不少的,或许没有谋权篡位的野心,但若是能够增加自己的权势,这种事情,他还是不介意的。” 张华的话外之音,便是说此事成都王司马颖与其他人做了交易,得到了什么东西。 “那赵王呢?” “赵王?” 张华撇了撇嘴,看起来颇有些不屑。 “赵王不过是依靠着自己的出身而已,心很大,但是能力却不行,早前几年,好几次都乱了大事,是故我为司空之时,几次三番拒赵王于台省之外,便是我知道,赵王此人,对权势十分热衷,贾后在位时,便极尽讨好之能事,若论到狼子野心,赵王是最甚的,虽然如今赵王不在洛阳,但此事与赵王,必定有关。” 赵王... 若说诸王之中,王生最想要除掉的,就是赵王司马伦了。 原因也很简单。 王生可是把他儿子都杀了,说起来,王生与他也算是有大仇的,既然是有仇,自然是快刀斩乱麻,斩草除根了。 至于一笑泯恩仇的事情,王生不信,尤其不信赵王司马伦。 “张公此言,不就是揣测了吗?若此番言语说出,陛下定然以为张公是嫉妒赵王,是故才有此言。” 张华摆了摆手,说道:“这也是我说,此话我是不能向陛下明言的,既然都是猜测,我往坏的方向去说,有何不可?” 王生轻轻点头。 “若赵王于此事有勾结,那赵王有何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