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旗_第八十二章 打汉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打汉中 (第4/4页)

会干瞪眼。

    第二天,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贺总、彭总、林总,各个军团的政委都列席了,曾一阳和黄苏两人坐在角落中。对于曾一阳一开会,就往角落里钻,黄苏是意见的。

    可架不住曾一阳这人倔,就是看准了那儿离主席台远,就往哪里坐,都习惯了。

    会议一开始,并没有讨论进攻汉中,而是将盛世才在苏联的帮助下,获取了哈密之战的胜利,大军已经进入吐鲁番盆地,胜利指日可待……

    曾一阳在台下默不作声,心里可就骂开了,盛世才这个王八蛋,自己手下的归化军不是尕(ga)司令马仲英的对手,投靠苏联人。在国内,听红军,国际上听共产国际的,让他不但得到了苏联人的好感,连红军中也有不少人对他赞扬有加。

    这就是盛世才命好,投靠了一个好主子。

    飞机坦克都有了,天上有苏联空军的支援,地上一个苏军坦克团归他指挥,还佯装败退,让马仲英追着跑了小半天。

    才在河道上,伏击了马仲英的骑兵,才勉强获得胜利。

    自己一万多人,飞机大炮,啥都有,对付才六七千人的马仲英部,还一败再败,真不明白,他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学的到底是什么?

    第二件事,就是黄郛代表国民政府,和日本人谈判结束,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这才是大事,协定中,国民政府虽然不承认热河失陷,但允许日本人驻兵,中国军队退出热河防御阵地,就让全国一片哗然。

    卖国,这才是真正的卖国。

    打胜仗,还丢失领土的事情。清朝有过,但是清政府被推翻二十多年了,现在国民政府也这么做了。各地的学生闻听消息集结在一起,游行反对,面对高压水龙头、警棍、还有黑洞洞的枪口,少不了受伤者。

    蒋介石的声望再一次被贬低。奇怪的是,这次,不但汪精卫没有反对蒋,连孙科也没有反对,只是默不作声,对于报纸的采访箴口不言。

    ……

    这些新闻,曾一阳和黄苏早就知道,国内军阀遍地,但真要是国家大事,还真瞒不了民众。盛世才通电全国,说他打了打胜仗……

    黄郛由于在谈判中让国家蒙羞,通电全国宣布辞职……

    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就是通电,这也算的上是‘民国特色’了……

    ……

    之后才是重头戏,出兵陕南,进兵汉中的军事行动,才让所有红军指挥员不由得巍然正坐。

    总司令下达命令:

    “红五军团,出兵陕南,攻击白河切断关中和湖北河南的联系,吸引中央军38军主力在石康布置防御阵地;二方面军的第三军从西河出发,配合一军团进攻略阳,攻克略阳后,兵锋直指汉中门户定军山;红三军团进攻石泉。战役指挥官为彭德怀。”

    此命令一出,一个人的脸色顿时苍白。一军团的林军团长,在长征路上就是方面军总指挥。

    本来他以为,这次战役的指挥权一定不会旁落,非他莫属。

    他甚至在盘算着,利用这次指挥大军的便利,将曾一阳手下的炮兵旅调用过来。

    但是军委商定下来的结果,顿时让他大失所望。林指挥战斗稳重求胜,好算计,但缺少魄力。汉中之战时间紧迫,要在蒋介石宣布和红军和谈之前,就要完成,并不适合他指挥。而彭总的指挥风格和林截然不同,大刀阔斧,粗中有细,确实是最适合的人选。

    而胡宗南在整编西北38军、49师等部队后,实力顿涨,时常对甘南的天水,和陕西的宝鸡等地袭扰,不清除这股顽敌,西北的建设确实无法谈起。

    命令下达后,第二天,军委就将曾一阳送来的二十多门山炮拨付给了三军团使用,武器弹药也在要求在三天之内送到。

    国共在抗战胜利之前,最后一场大战,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筹划完成。此战过后,蒋介石再也提不起精神来对付西北红军。

    这次会议的召开地在三原,也被称为三原会议。(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target=_blank>,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