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九章 陈光入满 (第3/4页)
。作战上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但这不是和日伪妥协的理由。 事实上,在中国战场,60万日军,和100万左右的伪军,已经对重庆和西北政府没有了威胁。只要从南亚,获得足够的英美援助,重点组建中央军几十万精锐部队,还是不困难的。关键是,要让敢打敢战的将领出来领兵,而不是用那些一味保存实力的庸才。 抗战,甚至能够在两年内结束。 日军再疯狂,毕竟在中国战场上,作战的还是步兵。已经征兵一百多万,伤亡三十多万的日军,加上在和苏联作战的损失,兵源的素质也差了很多。除了常设师团的战斗力还能保证之外,特设师团和守备师团的作战能力,已经大幅度的下降了。 战争真正考验一个国家和民族忍耐力的时候已经到来,只要挺过这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有什么样的敌人,是战胜不了呢? 休整两天后,陈光终于带着部队踏上了关外的土地,察哈尔长城之外,这片土地是那样的熟悉!几年前,他还在这里战斗过,当时面对的可是日军中的精锐第6师团。 正是那场大战,才打出了40军的军威。 让40军,成了享誉全国的铁军,长城一战,让40军打出了威风,也曾一阳步入顶尖名将的行列。当时,曾一阳才不过二十岁,这是一个让人嫉妒的年纪,而曾一阳却用三万日军的尸体,让世人都对他仰视。 以至于,后来的日军,对上曾一阳领军的作战,都出人意料的谨慎。 深怕步了当年第6师团的后尘,当年第6师团几乎全局覆灭的战果,自然少不了军事院校,对这场作战的研究。日军自认也不会例外,可结果,让所有的日军军事理论家黯然失色,因为不是曾一阳多么神,而是第6师团在三百里的战线上,拉网似的布满整个战场,这绝对是在找死。 以至于,第6师团的主力,被曾一阳指挥的抗日支队,一口口吃掉。 最后,等到第6师团反应过来的时候,坂本政右卫门中将已经无力回天。 “首长,9纵急电。” 部队拿下多伦之后,9纵作为开路部队,一路进攻通辽,开鲁等县,为大部队开路,和缴获补给一路继续补充,这种情况下,只能用速战速决来解决战斗。 王炳南也是急行军两天,才赶到了通辽,已经准备好了全力一击。 但通辽毕竟是一座坚城,是日军驻蒙兵团的重要补给站,拿下这座城市,和没有拿下这座城市意义不同。是从库伦旗,直扑重兵集结的奉天城,还是从通辽进入关东军兵力小空虚的长春等地,这才是此战的关键。 不但要吸引关东军足够的注意力,还要为部队的补充做好准备,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进攻一天,竟然没有打下来。”陈光心中顿时有些烦躁,进入辽宁。关东军虽然在这片区域兵力雄厚,但都是皇协军部队,战斗力如何,还真不够9纵看的。 但要是没有打通继续北上的道路,部队将有可能在这片区域开辟根据地,那么今后的作战,必然非常困难。部队也将面临,没有增援和补给的不利条件下,大量的减员。 陈光相信,曾一阳是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种情况的:“命令王炳南,部队连夜强攻通辽,天亮之前,一定要拿下,配合大部队继续北上。” 而关东军司令部,可就彻底被打乱了部署。从给地撤离的主力部队,还没有投入到围歼1纵和10纵队主力的包围圈中,后门着火,这让梅津美治郎怎么能够忍得住不发火? 梅津美治郎有气无力的坐在椅子上,这段时间,他确实是累了。毕竟是一个年过60的老人了。 连日的熬夜,让他的眼袋深深的陷了下去,而松弛的皮肤也耷拉了下来。 11师团被围在蛟河一带,从南线的夹皮沟,和北线的天门岭一线,两线夹攻。 10纵拥有战役前期准备的大批弹药,加上从铁路上,缴获了一趟军列,继续阻击吉本支队并不困难。南线的王利发,更是将整个敦化的仓库都搬空了,关东军连派出轰炸机轰炸都来不及。 对面就是整个满洲的大地图,梅津美治郎已经看了足足一个下午。 他想不到,曾一阳竟然在这里等着他,前期的作战全都是一场骗局,11师团不过是误打误撞,进入了曾一阳的伏击圈。蛟河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抗日部队的作战,而对日军来说,很多重武器就没办法发挥了。 这样的好机会,曾一阳绝对不会错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