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二六章 筹谋 (第3/3页)
南线,2师指挥部内,郑兴国和章武强也在为这次的作战任务而苦恼。 两天前,一个加强营的作战部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一路从王府往西北方向行进,随行的还有炮兵营的一个连,随身根本就没有携带野战山炮和野炮。 只有两门45口径的野炮。 从后勤炮兵处了解到,苏联产的45口径野炮,其穿透能力甚至已经超过了日军中75野炮,顿时让郑兴国找到了一丝灵感。 为此,他还专门向曾一阳要了两门炮运抵前线。 按理说,面对侧面装甲不过几厘米的装甲列车,这种苏制火炮在一千米外是能够轻松穿透的,在500米内,绝对弹无虚发。 郑兴国唯一担心的是,将整个师的希望寄托在两门小炮之上,是否应该? “报告首长,野战干粮已经全部准备好了。” 章武强点头示意,他已经知道了。 后勤处长走进指挥部,报告整个后勤的准备情况。按照红军时期的作战经验,一般用慢火炒熟的谷物,能够在常规条件小保存半个月左右,但因为单兵携带量的问题,这个士兵最大的携带数量大概在7天左右。 也就是说,在弹药充裕的时候,部队一旦准备野战,就能保证7天连续不间断的作战。 这在军事上,是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联系7天作战,即便没有先进的机械化运输力量,一支部队也能长途奔袭500里以上,在急行军的情况下,奔袭800里也是可能的。这对于没有载重卡车,不控制铁路的gcd部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法宝。 头顶上,嗡嗡的机械轰鸣声,时近时远。 这让郑兴国有些烦心,皱着眉头往头顶看了一眼,实际上他根本就看不到头顶的飞机,除非他的视力能够穿透屋顶才行。出现这种行为上的错误,是因为他被日军的侦察机快弄得奔溃了。 喜多诚一不比荻洲立兵,后者显然要更相信前线的作战兵团。 而喜多诚一的做法,就是派出所有能够派出的侦察机,全方位的侦察各地敌我态势。虽然他不见得在情报明亮之前,凭借手中的侦察情报,提前发动抢夺先机的进攻。但多掌握一份情报,就会在作战中,距离胜利也会更进一步。 为此,2师却是非常筹措。 不得不改变作息习惯,白天睡觉,晚上准备物资和行军。连续的骚扰,对作战部队的影响虽然不大,但是一旦战斗打起来,想隐蔽就难了。 章武强看了一眼手表,时间还在下午一点,还有些早:“让部队好好休息,好饭不怕等,到了晚上,鬼子想出动飞机也要掂量着来。” 夜晚导航技术迟迟没有获得突破,飞机在夜晚想要精确作战就不现实。 除非在一方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夜晚采用轰炸机地毯式的轰炸,这种消耗是关东军根本就消耗不起来的。 连声势浩大的重庆大轰炸,日军也不过持续了十几次,每一次要筹备一周左右的时间,来运送油料和弹药。为了逼迫蒋介石低头,对日军来说还有这个必要,至于曾一阳,还不能享受这个待遇。 “让2团黄昏时候出发,这几天头上都是鬼子的侦察机,告诉2团长许茂才一定不能大意,绝不能让鬼子飞机发现我军的动向。” 郑兴国对参谋说完之后,章武强补充道:“让战士们休息好,离出发还有一段时间,下午四点之前,任何一个战士都不准起床,要养好精神,准备接受严峻的考验。” “政委说的很重要,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另外,出发前半个小时,让2团的营一级干部到师部开会。” 当2团的战士刚刚起床的时候,独立营护送着两门45野炮,靠近了日军在嫩江东岸第一个车站,大兴镇。并依托地形,绕过了防守严密的车站,往西南方向而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