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命运之诗第一百四十八章 变革的时代 (第3/4页)
过理智却又告诉他,正如老师所说训令中那个看上去不太可能的遗漏,恰恰正是回避了一个最让人无法回答的难题。 皇帝与《罗马公法》,孰轻孰重? 一想到这个只要有人提出,就势必会酿成一个巨大而且几乎注定无解的辩论浪潮时,胡斯弥尔不得不承认,老师的确深深的抓住了这篇训令总最关键的地方。 “不过胡斯弥尔呀,现在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训令,而是皇帝本人,”奎那向还在沉思的学生说“皇帝自己究竟是怎么想的才是关键,那么你现在告诉我,对你来说皇帝和公法,哪个更重要呢?” 听到老师的询问,胡斯弥尔立刻露出了难堪的神色,他愣愣的看着手中的训令,然后回头望向窗外那座巨大复杂的城市,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无法回答。 一一九一年初的那几天,罗马人先是经历了一次皇帝训令带来的震撼,这让他们终于从议论某亲王夫人的通奸杀人的乐趣中清醒了过来。 不过就在他们还没来得及把话题彻底展开,就在训令发布后的第四天,由刚刚建立的枢密院下达的一个命令已经向着各个行省传递出去。 以颁布修建贯通各个行省道路的通令开始,枢密院终于以帝国中枢的名义正式履行他们做为罗马最高行政机构的职责。 在枢密院下达的通令中,以前一些堪称混乱甚至不知道究竟应该归属哪里管辖的事物,逐渐被理清出来,那是一份不但对普通罗马人,甚至就是很多罗马官员来说都显得还十分陌生的分政管辖令。 在那份管辖令中,自从建立之后却一直颇为沉寂的枢密院,终于彻底向罗马人展示了他们这段时间以来究竟在做些什么的秘密——那就是政务分工。 事实上说起来很难让人相信,东罗马拥有着这个时代最严格的税收制度,拥有着一套令法兰克人为之羡慕的完整的农兵制度,甚至有着在整个中世纪,甚至是很多年之后都还让人为之诧异的食品检查制度,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严谨而又充满了条理的国家,却没有一个足以理清一切的帝国中央政府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让人头痛了。 你是商人吗,那你可以去找财政大臣;你是农夫吗,那你可以去要求得到农务大臣的接见;如果你急于见到皇帝的外国使节,也许可以找罗马礼仪长,或者是走走哪位元老的门路,至于宫廷总督似乎有时候也兼任外交事宜…… 诸如此类的安排的结果,就是那一群群聚集在那些大臣住宅或是办公场所门口,排起长队的人群。 而那些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那些大臣会见的人们,接下来面对的才会是新的“灾难”,听取了他们陈述的大臣们,往往会把这些需要解决的事情随意的交给他见到的任何一个小官员,而那些盼望着尽快结束一切的当事人,则就要向上帝祈祷,这个小官吏要么是个颇为认真,要么就是还有些实权的主了。 而就因为这种十分随意的举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却有可能落在了既不熟悉这些事务,甚至可能根本没有权力做出决定的那些官吏的手里,而接下来的结果,就往往是一个又一个充满了抱怨和不满的怒吼。 罗马的这种时而严谨时而却又模糊得令人咋舌的体制,随着几个世纪来以抵御越来越强大的外敌为目的,变得也越来越模糊。 历任皇帝们要么竭尽全力抵抗异族的进攻,要么耗费巨资去开拓疆土试图恢复罗马的荣光,正是因为这种完全把目光投向边界之外的习惯,让罗马在一度拥有了最值得称道的军队的同时,却又拥有了一个堪称大杂烩的官僚体系。 “这可就太糟糕了,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如果某个地方因为下雨冲毁了桥梁而缺少面包,应该去向谁质问。”伦格曾经这样对玛蒂娜说,他知道玛蒂娜喜欢听自己诉说这些宫廷里的事,那个时候的她总是拖着下巴认真的看着伦格的眼睛,似乎要从那其中知道丈夫准备怎么去面对这些难题。 而和玛蒂娜轻松的,甚至有些调侃讽刺的议论这些事情,则成了伦格进入圣宫之后不多的乐趣之一。 他当然知道自己不能用这种挖苦的口气向其他任何人袒露自己对罗马官僚们的不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