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命运之诗第二百四十四章 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 (第3/4页)
伤心的地方,所以有朝一日当她蒙召时,她会平静的躺在圣基努贝修道院后的墓园中,和生前那些一起度过漫长时光的姐妹一起,度过以后悠长的时光。 当见到伦格的时候,施蒂芬娜把这个亲手做的十字架送给了他,看着他把十字架挂在脖子上,伯爵夫人在那个时候有一种不顾一切扑进伦格怀中的冲动,可是最终她让自己冷静了下来,当两个人分手时,她为他做了一次短短的弥撒,看着年轻的情人远去的背影,施蒂芬娜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这生最后一次见面。 从曼苏尔行省经过原来最远的边境城市曼德索,再进入罗马在小亚细亚的领地,是大片的草原和单调的丘陵,在这里最适合驰骋的并不是军队中一向做为主力的步兵,而是来去如风的骑兵。 甚至即便是近卫军,伦格也不得不为了尽快赶回君士坦丁堡而把无法快速前进的步兵留下来,虽然法兰克人突然入侵罗马的消息让他既感到意外又异常震惊,但是伦格相信事情应该还不会变得很糟糕。 君士坦丁堡还有卫戍军的警戒军团,同时以坚固而举世闻名的君士坦丁堡城墙足以能够面对巨大的挑战。 真正让伦格担忧的,是正如埃罗帕西娅所担心的那样,君士坦丁堡城里会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意外发生变故。 “千年帝国,千年帝国……”伦格嘴里发出一声透着无奈的轻轻低吟。 拥有几近千年历史的荣光,可是也正是因为这过于漫长时光的荣耀,罗马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几乎任何力量都不能予以改变的怪物。 那种慵懒,推诿,混迹时光得过且过的懈怠已经深深的渗入了罗马人的骨髓和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甚至即便是在罗马不停的发生动乱和被外敌侵扰的那些时候,罗马人更多的也只是用一种拖延的方式面对那些越积越多的困难,人们似乎在很多时候都已经忘了,罗马正面临的是什么样积重难返的可怕前景,除了醉生梦死的耗过每一天,罗马人对未来似乎已经没有了任何幻想。 可也正是这样的罗马人,在他们的骨子里却又有着一种躁动,不宁和疯狂。 他们总是不肯在循规蹈矩中度过漫长的日子,这就让这个国家的历史上一次次的出现了各种各样对当时的状况不满而试图改变一切的人。 从皇帝到大臣,从喜欢在元老院广场上的石头走廊里演讲的业余演说家,到最普通却又总是容易被煽动起来热情奔放的平民,罗马人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一种充满浪漫却又带着掩饰不住悲喜剧色彩的角色。 伦格轻轻叹息一声,不知道为什么,当他带军从君士坦丁堡出来时,他就有一种隐约的预感,似乎当她再次回去时,他将要面临某种和以前任何时候都截然不同的命运。 当伊莎贝拉屠杀救赎骑士团的消息传来后,伦格虽然感到无比愤怒和痛苦,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心底里却又有一种似乎并不十分意外的感觉。 对于伊莎贝拉来说,也许她从来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人,即便是对伦格,她也无法让他与心目中的权力相比。也许那个女人注定一生要用权力做为她最后的伴侣,直到有一天她的身边唯一留下的只有权力,真正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十字军对罗马的进攻。 虽然十几年后的第四次东征将会让罗马彻底迈出走向毁灭的那一步,而且伦格也正是因为这个用尽全力试图改变罗马的现状,可是他却没有想到,理查会在这之前把对罗马的进攻足足提前了十三年 “十三年……”伦格发出一声无奈的苦笑,对于有些人来说,也许十三年并不是什么太过重要的时间,对于已经经历了几个世纪风雨的罗马帝国来说,这点时间甚至可能会被无数人很快淡忘,可是对于伦格来说,这十三年的时间足以让他能够做太多的事情,也能够让他把这个外表看似庞大,可实际上已经因为千疮百孔不堪摧残的老大帝国慢慢带上一条新的道路。 那是最为关键的十三年,在伦格的想象中,随着来自科尼亚的威胁逐渐消失,他完全可以让罗马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里得到足够多的发展,那样即便新的十字军到来,罗马不但已经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