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 (第2/2页)
这期邀请的嘉宾james,pda里的常驻评委,借比赛之机从洛杉矶飞来,展示他的藏品。由祯珠和其他几位得奖选手以谈话的形式参与互动分析。 展品是一颗葫芦状的异形珍珠和另一颗婴儿拳头大的圆润珍珠,是资深收藏家james在去年苏富比秋拍新得的宝贝。 开场白后,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嘉宾们的身份和履历,视线自然而然看向专家席上的几位得奖选手。 除祯珠外,几位获奖人多多少少患有不同程度的社恐,尤其是这种面向500位现场观众的录制。 一时间气氛变得凝固。 主持人面不改色,见惯了这些场面,正准备自己串词,与祯珠不慌不忙的视线对上,顿时眼前一亮。 果然,“新科状元”开口应和主持人,“珍珠,一种古老的宝石,是贝类生成的矿物质颗粒,早在两亿年前就已出现。人们常说:珠光宝气,珍珠的光泽是评价珍珠品质的一大标准。” 祯珠面带微笑,过去在萃集练就的面对镜头不恐慌,极大帮助了她。以前努力流过的汗水,这会儿全是她闪耀的光芒。 “我们可以看到这颗珍珠有好几种颜色的叠加在一起,产生一种像彩虹一样丰富的光泽。”祯珠说完,手势引导摄影机去拍摄珍珠。 等待镜头拉近珍珠,舞台后方的大屏幕清晰展示出来。 听到观众区里意料之中的惊叹声,祯珠这才缓缓说:“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能达到这种光效的天然宝石。” 夸了自家宝贝,james赞同地点头。 “中国还有一个成语,叫珠圆玉润。以前的人衡量珍珠的圆,会拿一个盘子,把珍珠放在里面,然后轻轻晃动,珍珠满场跑的话,就叫滚盘珠。珠子越圆,动线越美,这种珠子最金贵。” 祯珠戴着手套,把圆珠放在准备好的磁盘上,展示了一圈。 顺带讲解珠子打孔的历史,从晚清时代开始,打孔技术才进入机器时代,才出现正球体的珠子。天然的圆珠尤其珍稀。 感受到观众们好奇的目光,祯珠又稍微提了几句珍珠的背景,从西周开始,达官贵人们善用珍珠来表达地位。 主持人提问,“民间有「七分珠、八分宝」的说法,是不是说珍珠越大越值钱呢?” “可以这么说,以前达到八分重的珍珠属于宝物级的优质珍珠,随着现代养殖技术的提高,收藏级别的珍珠一般在15mm以上。”祯珠举例,一分钱的硬币直径18mm,大伙儿照着这种标准,遇到好的珍珠便别让它跑了。 众人笑起来,现场气氛逐渐轻松。 祯珠时不时把话题抛给身边的人,原先沉默的专家们也开始有了出镜份量。 lt;a href= title=target=_blankgt;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