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三十八章:不知己也不知彼 (第2/2页)
当张正书的“故事”说完了之后,赵煦陷入了沉默之中。其实,张正书也早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所以他静静地等着赵煦的下文,一边还感慨着历史上南北两宋的命运如此雷同,怕灭亡的原因是一样的——宋朝皇帝基本上都不了解对手,也不了解自己。《孙子兵法》有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显而易见,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逢战必败。 宋朝重大的战略失误在于两个一个是联金灭辽,一个是联蒙灭金。性质一模一样,下场也一模一样。 为什么呢? 因为宋朝不了解辽国,不了解女真,更不了解萌古。最可笑的是,宋朝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 造成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宋朝皇帝根本不了解他的国家,这听起来像一个笑话,但这就是事实。也是,如果一个皇帝连汴梁城都不成出过,连民间疾苦都不知道,只凭着奏折上的加工过的陈述,再加上手下大臣有意无意的隐瞒,这样的宋朝皇帝想要了解自己的国家,想要了解敌国?怕是只能痴心妄想。 这也是为什么文官们都惧怕报纸,费尽心思要打压报纸的原因了。 有了报纸在,他们想要隐瞒的事情就隐瞒不住,那么他们还怎么欺上不瞒下? 这些事张正书之前也没想到,只是以为文官是借机发难罢了。不曾想,他们早就看报纸不爽了。从这些事就可以看得出来,张正书的政治智商确实不够用。没办法,他的潜在对手都是官场老油条,打不过也不丢人。现在的张正书,抱紧了赵煦的大腿,大概也不用忌惮谁了。良久,赵煦才开口说道“辽国果然是如此境地?” 其实,这句话就等于赵煦承认了他不了解辽国。张正书却假装没听出来一样,笑着说道“官家,这些都是我家私榷商队无意中听闻的,至于真假,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倒是听说了夏国已经派了好几拨使者入辽,怕是夏国处境艰难,才会如此着急罢?不过时日过去了这般久,也不见辽夏有何动静,估摸是条件还没谈妥……” 赵煦点了点头,这会赵煦已经心不在焉了,他心中满满都是愤怒——自己被瞒了这么久!幸好赵煦也知道,不能让张正书知道这种事,他才表现得很平常“那依你看,怎么应付夏国此举?” “额……” 张正书觉得自己好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才好。 “照实说,难道你也想瞒朕不成?!” 赵煦的怒火泄出来一点点,也让张正书放下了担忧。 “那就恕我直言了。” 张正书说道“有纸笔吗?” 赵煦示意彭元量去准备,很快就拿来了笔墨纸砚。张正书为了让赵煦看得清楚,特意在卧榻上的小几写画起来。卧榻比太师椅还低一些,赵煦坐起来就能清楚地看到张正书在写些什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