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0节 (第3/3页)
无奈李春山不同意,说失了庄户人的本分,所以没买。 而待看到李满仓家买人的好处,李春山松了口后再想买,却买不到壮劳力了——单买女人家来做家务,不说李春山不能同意,就是孙氏也不能应。 每每思及此事,周氏就禁不住心里来气,抱怨李春山——若不是这个老糊涂,周氏暗想:她又如何能为了几件衣裳在这滴水成冰的天气里跑出来喝西北风? “我们这土里刨食的如何能和二婶子比?”周氏一点也不掩饰自己的羡慕:“别的不说,只一年四节红枣送来的节礼就吃喝不尽!” “拉倒吧!”郭氏摇头:“别人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吗?过去一年,每逢年节红枣不过孝敬她爷奶一套衣裳和两样点心罢了!够什么吃喝?” “衣裳不就是钱?”周氏反驳道:“别的不说,只我三奶奶身上现穿的皮袍,一件就值四五十两,这就抵城里两个齐整小院了!” 周氏嘴上没说心里则想:似她们庄户人家,说起来好听,一年四节都做新衣裳,其实都只是不值钱的家织粗布做的短衣裤,如何能和红枣送的绸缎袍裙相比? 更何况红枣今年给的冬衣虽说不是皮袍,但也是绸面绵里里外三层新的丝棉长袍和棉裤绵裙,一套怎么也得五六两,而三爷爷三奶奶两个人,这便就是十两了。 一年四节,红枣讲究,还给再另加重阳和生日——这毛估估,便就是六七十两,都比过她一家子的全年收入了! 红枣这一年六七十两的衣裳明面上虽说都是给三爷爷和三奶奶的,但实际里两个长辈的岁数摆在这儿,又哪里穿得了? 这些衣裳迟早还不都是你二婶的? 你二婶得了便宜还卖乖,好意思跟她哭穷说啥都没有? 这是拿她当傻子,欺她不会算账吗? 殊不知老话早说了“家有金子外有秤”,她们村的人谁心里不是跟明镜似的透亮? 对于周氏的话,郭氏不好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便只好干笑不语,心里却是发苦——过去一年红枣连包糖都没给她家送,偏所有人却觉得她家得了红枣无数好处。 真正是有口难辩! 周氏又道:“而贵雨、贵祥两个兄弟念书也都得红枣赠笔送墨,不似我们,真的是什么开销都得自己来!” 赠笔送墨?闻言郭氏心里翻了个儿,心说这话从何说起? “贵金媳妇,”郭氏含糊问道:“你听说了什么?” “唉,二婶,”周氏爽朗笑道:“您就别再瞒着我了,我昨儿都看见了!连贵银,红枣都与了那么一大匣子纸墨,贵雨和贵祥兄弟还少得了份?” “只有我们是没时运的,才真叫啥都没有!” “红枣与了贵银纸墨?”郭氏诧异:“这都什么时候的事?” 周氏畅快道:“就昨儿啊!昨儿后晌贵银拿回来两个匣子,说是红枣给的,一个给他,一个给大房大哥。” “贵银那个匣子打开里面有十只好毛笔,十块漆金雕花墨,还有这么一大沓纸。” “二婶,红枣给贵雨、贵祥也是类似吧?” 郭氏终于知道了周氏和她说话的目的——打听消息来了! 郭氏摇头道:“贵金媳妇,我实话告诉你:红枣并没与贵雨、贵祥笔墨匣子。” 周氏表示不信:“怎么可能?” 郭氏反问:“怎么就不可能?” “贵金媳妇,你想红枣既是托贵银给贵林带东西,必是不想让我们这一房人知道。” “不然,她完全可以把给贵雨、贵祥的笔墨托贵银一起捎来,或者干脆地打发人把东西直接送家来——这才是常情不是?” 周氏听之有理,但转念又道:“二婶,没准红枣把笔墨和年礼一块送来呢?” “红枣的年礼还没到吧?” 郭氏叹口气,无奈道:“但愿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