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熟(破镜重圆)_完全不同的世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完全不同的世界 (第2/2页)

国的同学也都扎根在一线城市,不是在投行做并购,就是在大厂负责核心业务,还有几个正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他们随口提到的升职加薪的数字,可能比林知夏那桌同学一年的收入还要高。

    谈话间隙,有人开玩笑说起假期去瑞士滑雪的趣事,有人抱怨说新买的大平层装修太麻烦,还有人在纠结要不要换一辆更新的电动汽车。这些话题对他们来说稀松平常,但如果传到隔壁桌,恐怕会让那些为了房贷车贷精打细算的同学们沉默许久。

    贺少钦并不太想融入这种炫耀式的闲聊,他更愿意侧着身子,偷偷听林知夏温和而谨慎的交流。只有在被同学点名时,他才会简短地回应几句。

    少钦怎么还是这么高冷啊,有同学打趣道,我们还以为你在金融圈待久了,会变得油嘴滑舌呢。

    贺少钦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他心里清楚,这种看似亲密的同窗情谊,本质上不过是阶层认同的一种表达。大家聚在一起,更多的是在确认彼此还在同一个圈子里,还配得上坐在同一张桌子旁。

    可是即使林知夏坐在了海归精英这桌,她似乎也没有办法真正融入进去。因为就连这桌同学,彼此的家庭背景也不尽相同。有几个家长在体制内有些权势,有几个家里经商做得不错,大家的父母要么是多年的朋友,要么有工作上的往来,早就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其实贺少钦那桌有几个人小学时就和林知夏是同班同学。只是升入初中后,他们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家庭资源,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八中的重点班,一路保送到高中部的尖子班。而林知夏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分流,去了四中,再考回八中时已经只能进普通班了。

    从那时起,物理上的和心理上的距离都让他们渐行渐远。当林知夏在家里埋头恶补数学的暑假,他们参加的是模拟联合国、奥数竞赛、美国名校的夏令营。

    完全不同的轨道,完全不同的世界。

    林知夏太清楚这种差距了。即使后来出了国,她也明白自己和他们的留学性质完全不同。她的出国是妈妈咬着牙、省吃俭用攒出来的学费,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所以在英国读书的那几年,她从来没有像其他中国同学一样,趁着假期去欧洲各国旅行。

    除了上课,她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打工赚生活费上。大二那年,她成功应聘了学生宿管的岗位,每天值班处理同学们的各种琐碎问题,换来的是免费住宿和部分生活补贴。这样一来,妈妈就只需要承担学费了,压力稍微小一些。

    这些辛酸她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甚至连朋友圈都发得很少,更不会主动联系高中同学。她怕被人看穿她的窘迫,怕那种原来如此的眼神,怕自己仅存的自尊心被轻易踩碎。

    而贺少钦和他的朋友们走的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家里早早就为他们规划好了人生轨迹:本科上国内顶尖985,暑假去父母安排好的投行或者央企实习,凭借这些含金量极高的实习经历和漂亮的GPA,申请美国前叁十的名校读研,两年后回国,那份闪闪发光的履历就是通往顶尖公司的直通车。

    每一步都踩得稳稳当当,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强大的家庭资源做支撑。这就是命运的差别——有些人的起点,就是另一些人拼尽全力也未必能到达的终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