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大宋_风雨大宋 第4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风雨大宋 第47节 (第1/4页)

    杜中宵偶然接触了这些知识,便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不过由于前世影响,杜中宵在音乐上的兴趣和知识,不是偏向艺术方面,

    而更加偏向于科学方面。

    这才是音乐吸引杜中宵的地方,中国古乐,本就是科学体系的一部分。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度量衡的统一,其中就有律乐的统一。从尺度到容量,与特定的乐器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依杜中宵前世的做法,要统一度量衡,首先应该定出标准长度,再定出标准时间。如用光速、原子钟、水等等物理量,定出来通行全球的标准。这个年代则是另一种办法,以律生尺,以钟定容积,从而出来一整套的度量衡。以杜中宵有限的知识来看,以这个年代的技术水平,精度比自己前世的方法要高。

    真正的音乐家都是科学家,这才是这个年代音乐的魅力。便如一边的苏颂,所学甚杂,历史上留名的大科学家,对音乐就同样不陌生,在那里听得津津有味。

    听着悠扬的琴声,杜中宵回想着自己前世的知识,好像工业革命初起的时候,很多科学家的艺术素养都不错。按照前世的说法,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而按这个时代的认识,艺术与科学本就相通。

    别人在感受着艺术的魅力,杜中宵却不由自主的,由音乐的频率和音色想到了音叉,想到了音高和音频,想到了大量频率不变的特理现象,想到——

    正在杜中宵胡思乱想的时候,刘几的琴声戛然而止,余韵袅袅。

    众人纷纷叫好。

    刘几微一抚琴,对一边听得入神的小青道:“一曲听罢,可否试着弹奏一曲?”

    小青行礼,上前取了琴放在自己面前,弹奏起来,有些青涩。

    刘几哈哈大笑,并不为意。他做的曲子并不复杂,随口提点几句,小青弹得便顺畅起来。

    看着小青在那里全神贯注地弹琴,杜中宵面带微笑。这些日子,自己没事也听小青弹一曲,终于慢慢明白了一个道理。便如音乐分雅乐和俗乐,其实科学技术也是分两部分的。一方面偏科学,如同雅乐一样是雅学,另一面则是技术,便如同俗乐一般。科技的发展,其实是由这两部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发展兴盛起来的。自己前世所受的教育,总是有意无意的,把科学雅的一面略过不提。

    一越千年,杜中宵首先想到的就是在这个时代发展科学技术。可怎么发展科学技术?用前世学来的观点,好似应该大建工场,依靠技术工人。直至建技校,不断地把聪明之士送到工厂里去。

    经过了这些日子的音乐熏陶,再去回想前世学过的欧洲科学进程,便就发现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欧洲的科技发展,同样是分两条线进行的。一条线是上等贵族的支持下,做各种实验,进行理论研究,不断地开拓知识的新领域。另一条线,才是工场里的技术工人,在利益地驱动下改进生产技术。资本家为了更高的利润,充满热情地推广新技术的应用。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才奏响了工业革命的乐章。

    杜中宵不知道欧洲的科学研究这雅的内容,与音乐有没有关系,或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了其他的形式。但在中国古老的传承之下,科学与音乐结合,却大有可为。

    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天然会压制排斥科学,这种说法听听就好。前世那样教育,是在已经落后挨了打之后,总要给出来个说法。最少在这个年代,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还是对科学技术最友好的文明体系,只看自己能不能发扬光大。

    第45章 邪教

    刘几曾经问杜中宵,此次永城大案,该当如何办理。杜中宵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从严、从快、大重,广抓广判,少杀多流,抓大放小。刘几听了,哈哈大笑。

    这是杜中宵从前世的严打得到的灵感,一被问起,几乎有一整套理论。

    这种案子,最忌选择性执法,以为抓几个人重惩之后吓一吓就好了。这样做,要不了多久就会死灰复燃。斩草除根的办法,是横下一条心,不计后果,涉案必抓。把产生这种黑社会的土壤深犁一遍,一切都从头开始。哪怕刚开始的时候会艰难一些,对未来却有无穷好处。

    从永城大规模抓人之后,司理参军郑朋带着程县尉等人审理,苏颂带着顾知县检法条,杜中宵依法断案,刘几核准,几个人流水线作业。流刑以下,全部都在巡检寨里解决。

    看着三人互相搀扶着一瘸一拐地走出巡检寨,站在院里晒太阳的杜中宵对身边的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