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抄袭事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抄袭事件 (第2/2页)

ot;这东西是怎么打出来的。帖子全靠点击量和评论数,那时候quot;水军quot;这东西在文网上基本没有,实打实地靠粉。盲人摸黑走夜路,这么瞎扑腾,怎么能留得住作者读者?

    袁秋华离开榕树下,是因为一件抄袭剽窃事件。她用小说的笔法,写了篇实验式的散文,字数有5000多,发在某个知名杂志上。两月后,她发现在榕树下被抄袭了,抄得也不巧妙,虽然将体裁由散文改成小说,人名地名也改了,但人物的家庭背景,事件的起因后果,结尾之后的补续篇外语都没改,甚至连时代特征,对话内容,叙说风格都一模一样。要说模仿,可以照猫画虎,可以旧瓶装新酒,可不是85%的文字都一字不落的搬运。要说经历雷同,纯属巧合,写故事的作者,谴词造句的偏好,情绪的抑扬克纵,文化文风的历炼,难道也能克隆?哪怕做些增减压缩,提炼升华的手术,改头换面后再抛头露面,也算有心用功,倒也罢了。想自己写作,白天要上班,只有晚上有时间,基本十点以后才能动笔,然后就是想破脑袋,抓耳挠腮,像这般有手无脑,动手不动心的复制,粘贴,上传,不是莫大讥讽?

    当时,她向榕树下客服投诉,并提供了打印稿,杂志,及杂志地址,主编电话。可是电话客服却冷嘲热讽,说这种小杂志不足以佐证,打印稿也能是抄,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不抄今人,可以抄古人。且连文字都要照抄,你不抄,难道是你自创?

    面对狡辩的驳斥,袁秋华气得说不出话来。她再打电话过去,他们态度就一个,没有办法处理,换几个客服又联系,均说没有办法,不可能,还有所谓的公司规定。到后来,没她等投诉完问题就挂断电话,再打电话就没人接听了。

    碰到了不学文,只从商,不讲理,只谈钱的门外汉,惟有不予计较,但如刺在喉。她在论坛发贴,说了此事,特没劲,想退会,不干了。

    流浪的猫说:能有人抄,那说明你写的好,我想被抄都没机会。

    塞北的哮天狼说:这种渣事,不必理它。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当盗版死绝了,读者会用钱投票。活下来的,自然就是精品,就这么简单。但整体市场的话,盗版死绝了,网文就会越发兴盛,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顽耳朵说:不如去问问,看能不能给你些别的补偿!问题总要解决,而不是怄气!

    飞上岸的鱼说:我建议你不要走,你留在这里,是为了这里的文字,而不是其他。以后注意下,把规则看清楚就好了。离人最伤悲,你肯定也有些舍不得吧。再说,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根本不会去考虑别人的感受,你就是走了,也只是你自己不爽,别人无所谓。所以没必要因为一些事怄气,不值得。该怎么样,还怎么样,就是了。

    至此,袁秋华便彻底远离榕树下,转投别个文学网站。以至于后来,榕树下的线下出版商联系她,想帮她出书,她都拒绝了。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