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行有行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行有行规 (第2/3页)

考核,并获取专业鉴定员资格证书。她和海关鉴定员一样,是正儿八经的专业人士。这些鉴定员,才能参与拍卖会的实际鉴定,出具鉴定证书,并收取鉴定费。他们专业性极强,鉴定的准确率也极高,当然海关鉴定员在职期间,是不允许参与这种私人鉴定的。文物种类繁多,瓷器,书画,珠宝,钱币,文玩,家具,一人只精一个专业,免不了互帮互学。

    袁秋华的专业是珠宝鉴定,但对书画,瓷器也有涉猎。工作室的鉴定业务,袁秋华负责珠宝类,蓝新颜负责书画类,他本身是书画家,没有资格证书,也有公信力,爷爷负责瓷器类,他是民间收藏家,资历就是证明书。

    其实不管是拍卖公司,还是鉴定公司,所做的工作不过就是中介而已。就像媒人介绍对象一样,合不合适只有双方自己知道,肯定没有一次就百分之百成功的事情。个别藏友的藏品没成交,就破口大骂,但是人家一套流程走完,确实合理合规。问题是,哪有那么多好古董能卖天价啊!如今假货遍地,试问自己一下,除了不靠专家,你能做到正确地鉴赏自己的藏品吗?开口就谈几百上千万的生意,甭管你家破铜烂铁旧夜壶,都变成了稀世珍宝,揣着一夜暴富的侥幸,我是天选之子,幸运女神会青睐我!没有好古董,便开始搞一些歪点子,工艺观赏品,万一弄假成真,那我岂不是发财啦?好像富豪都被绑架了一样,真是智商堪忧啊!全是假的!切勿当真噢!没错,没有一个真的!玻璃陨石玉,什么时候这种万中无一的天外来物也能批发了?仿古工艺品,大明康熙?还有没有常识?骗局才会屡禁不止!没有任何经验和知识积累,就想在盛世古玩收藏里面分得一杯羹。

    有些人守着宝山却不识货,碰到利益集团的伪专家,藏品永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遇到“倒卖贩子”,价格直接照脚砍,十万的东西,能还价成几千块。因为他们有门路转手,吃定了你!一入古玩深似海,被人骗得团团转!

    文物鉴定,由眼力、藏品、知识三点作支撑!讲究师傅“传帮带”,也就是跟师傅学三年、帮师傅打杂三年、师傅再带其三年,真正拥有本事了,才出来混江湖。纸上得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有足够经验和眼力去判断真假,优劣。一分价钱一分货,品质与价值成正比。高货可遇不可求,碰上了就是“缘份”,有的机会,一生只有一次!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你嫌贵,转身别人买去了,十几年后,价格百倍,千倍的涨!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古玩市场遍地是雷,95%的坑,赝品横行,老物件,真玩意,太难见到了。一般人玩古董,想的是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等古董升值之后,狠狠赚一笔。一对红木太师椅加上方桌,78年只卖15元,三十年后卖价几千万。古玩,经得住时间的打磨,玩的是忍耐,是心态。鼠目尺光,急功近利,莫入这行,不如去买车,去买房。

    实际上买卖古董,是买卖双方知识领域方面的较量,也许卖家卖漏了,也许买家买假了买错了,只能各自总结经验教训。

    古玩业在商品、价位、真伪方面,以及商家之间的各种信息,是相互保密的,即使得到了某些信息,也仅是心知肚明,从不扩散或外传,更不能有意贬损对方。不懂行内的基本行话与行规者都视为外行,不与外行打交道、不与外行论短长。看货自古不问来路,有没有机会上手真货,行家也好,藏家也好,主要取决于道性和眼力。在圈里,有些宝贝不一定想出手,才让你看,好、少、精、奇、绝品,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

    合作共担风险,委托中间人销售商品,如果被委托人不愿买卖双方见面,卖方可拟定销售商品的最低价位,委托人从中赚钱多寡均应不予干涉;如果买卖双方经中间人允许直接交易,成交后各付中间人10%费用。看中高货,缺钱入手,可约人合股加棒,并共同制定销售价位,商品被售出以后双方各得成本与利润的50%。无论商品真伪或滞销,其责任双方承担,也不能单方面毁约。

    爷爷是一个古董收藏大佬,一生收藏了数千件古玩,他从1971年开始收藏古董,收藏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文物400件,秦汉文物1000件,宋代前后的瓷器300件,明清瓷器400件,价值过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