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3章 喝酒 (第2/2页)
《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自不必说。 有一个故事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 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 康家卫是一个至今还有的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 村边有一道大沟,长约十公里,最宽处一百多米,最深处也近百米,人们叫它"杜康沟"。 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四面绿树环绕,草木丛生,名"杜康泉"。 县志上说"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 有酒味故然不确定,但此泉水质清冽甘爽却是事实。 清流从泉眼中汩汩涌出,沿着沟底流淌,最后汇入白水河,人们称它为"杜康河"。 杜康泉旁边的土坡上,有个直径五六米的大土包,以砖墙围护着,传说是杜康埋骸之所。 杜康庙就在坟墓左侧,凿壁为室,供奉杜康朔像。 据县志记载,往日,乡民每逢正月二十一日,都要带上供品,到这里来祭奠,组织"赛享"活动。 这一天热闹非常,搭台演戏,商贩云集,熙熙攘攘,直至日落西山人们方尽兴而散。 如今,杜康墓和杜康庙均在修整,杜康泉上已建好一座凉亭。 亭呈六角形,红柱绿瓦,五彩飞檐,楣上绘着"杜康醉刘伶"、"青梅煮酒论英雄"故事图画。 当然,这段记忆都是范大福穿越前的前主的一段记忆。 不知道为什么这段记忆,会突然的涌现到范大福的脑海里。 范大福晃了晃脑袋,揉了揉眼睛,迈步走进了小酒馆。 这个小酒馆不太大,里边的陈设也很简单,但是座椅板凳都摆放的整整齐齐。 由此可以推断,这家店铺的老板,是一个对小酒馆经营很干练的人。 范大福也是开酒店的。 所以,他对小酒馆的陈设布局相当的关注。 来喝酒的客人也并不是很多,稀稀拉拉了的坐在几张桌子旁边。 范大福也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 这时候小酒馆的店伙计走了过来,询问范大福需要点什么吃食。 范大福没有看什么菜谱,只是让伙计把小酒馆的最好的酒都拿出来。 至于是什么菜? 范大福只是让伙计随便端几个菜下酒就可以。 等了一会儿,店伙计抱着一大坛子。 大坛子上有一个红纸黑字,上边写了三个字:杜康醉。 店伙计帮助范大福把酒坛子封条打开,有一股酒香顿时从酒坛子里飘了出来。 店伙计连忙给范大福倒上一碗酒。 范大福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瞬间有一股甘甜清冽的感觉,酒水顺着喉咙往下走,直至延伸到胃部,都有一种清凉的沁人心脾的感觉。 “啊!好酒啊!杜康醉,好名字啊!”范大福自言自语的说道。 店伙计又端上来几个下酒的小菜。 一盘花生米,一盘酱牛肉,一盘凉拌土豆丝,一盘豆腐干儿。 范大福一边吃着,一边喝着杜康醉。 这杜康醉实在是好喝的很啊! 范大福也是开酒店的,什么好酒没有喝过,不过,这杜康醉还是他第一次喝啊! 范大福喝着喝着,感觉看不清东西了,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这是,从小酒馆的后厨,走出了几个黑衣大汉。 二话不说,架着范大福就往后面走啊! 范大福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预知后事如何?下集更精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