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秦军喊话(一) (第2/2页)
惠王不是没有考虑过大梁的地势不易防守的问题。 魏惠王的解决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将大梁城建造得固若金汤。 可惜的是,魏惠王这样想了,也这样去做了,心里面对自己的作品却没有完全的自信。结果,孙膑使出一招围魏救赵,魏惠王就被吓得连忙召回了前线的兵马。 “将军,这大梁城比起咸阳来,感觉还要富贵几分?” 蒙豹左手搭在额头上,仔仔细细的打量了大梁城一番,发出了乡巴佬进城的感叹。 昨日,到达大梁的时候,天色已晚,忙着安排驻营,没能前来大梁城下探查。 “蒙豹,话可不能乱说。” 蒙虎嗔了蒙豹一眼,提醒道:“日薄西山的魏国国都,怎么能与我秦国咸阳相比。” “我说的是实话啊,你瞧瞧这高达三丈的城墙,四面环绕,绵延五十里,真他乃母的壮观。” 蒙豹成为蒙恬的亲兵将领后,大部分时间扮演着骑兵的角色,喜欢骑马奔驰的感觉。内心深处,蒙豹则对城墙有着一股莫名的喜爱。只有居住在有城墙的城市,心里才更加的有安全感。 “大王什么时候下令给咸阳筑一圈城墙,那才叫令人期待呢!” 蒙豹指着大梁的城墙,不吝赞赏。嬴政继位后,关中的工程不少,可秦人似乎没有想过,咸阳还可以加一圈城墙。 “南边的秦岭,东边的崤山,西边的大散关,北边的萧关,都是咸阳的城墙,难以逾越,还比不得大梁的城墙。” 蒙虎没有城墙控的癖好,他只是觉得,魏国空有高大的城墙又有什么用,迟早会陷落在秦军的手里。 秦军四面合围,掌控了大梁周围的喝道,大梁插翅难逃。 “国都也能决定国运啊!” 蒙恬没有阻止两名亲兵将领的争论,真理越辩越明,有时候争论一番,倒没有什么坏事。 “秦国定都咸阳之前,破费了一番周折。从丰邑到雍城,再到栎阳,最后商鞅选定咸阳原,从此秦国国运腾飞,终于能够一飞冲天,扬眉吐气。” 兵法上说,天时地利人和。冷兵器时代,有时候看得见的地利,比看不见的任何要更加重要。 “魏国定都大梁,那时魏国国力强大,归为中原霸主,本没有错。可谁能想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魏国从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国都大梁却成了不可承受之重的包袱。” 蒙恬的目光,缓缓的扫过大梁城外的护城河,越过城头,似乎能瞧见城头上士兵的面孔。 孙膑围魏救赵之后,魏国人深深的明白了大梁城的弱点。此后,大梁城外,常年驻扎着一直庞大的国都卫戍部队。 个中辛苦,后世定都开封的宋人,深有体会。 魏惠王任用白圭,主持修建大梁周围的水利工程,既有为大梁输血的考虑,也未尝没有阻碍他国快速进兵的想法。 同样的国都,处在不同的国势下,起的效用也不同。 半晌之后,蒙恬收回了目光,盯着高大的大梁城墙,心里想着:如果咸阳有这样高大的城墙,子婴会不会选择像魏增一样,坚定的抵抗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