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零二章 朝会之前 (第2/2页)
政务,粮草筹集,器械打造,主要由王绾负责。 在嬴政眼里,王绾无疑当为一名能臣干吏。 王绾提出分封诸子为王,未尝没有替自己谋算的想法。 秦国一旦分封公子王孙为诸侯,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将军们,不可能不予以分封。只是王绾很聪明,没有在奏书中明确的说出来。 “不知道这是王绾一个人的想法,还是众臣的想法?” 嬴政招了招手,侍候在一旁的赵高,快步奔过来,扶着嬴政站了起来。 缓缓的走了几步,腿上的麻痹感,消散了许多。 跪坐久了,双腿受不了,国君也不能例外。 嬴政踱步走出寝宫,站在高高的宫台外,举目望去,只见连绵的咸阳城内,点缀着点点灯火。灯火明亮处,嬴政心里有印象。即便没有印象,他也能猜出来。 夜色降临后,家里还能燃起灯火,多半为咸阳的富贵之家。 侧耳聆听,空气中,隐隐约约有丝竹之声传来。 整个咸阳城,弥漫着轻松欢乐的气息。 王贲平定齐地的消息传到咸阳,秦人心里渐渐松缓的神经,顿时完全松了下来。高强度的灭国战争,秦军连战连捷,灭国的消息,差不多每隔两年就会传回咸阳。只是战争持续的时间久了,秦人同样有些吃不消。 “赵高,说说你现在的心情,如何?”嬴政冷不丁的突然开口。 这时,嬴政心里没有一丝愉悦。他这个国君,还在为过思量,可是臣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狂欢,多少令他有些不快。 “臣且喜且忧。” 赵高没有惶恐得跪下来磕头。 入宫之后,赵高本身长得高大,会武艺,善于书法,很快得到嬴政的赏识,调入咸阳宫担任宦者令。有时候,嬴政会就一些政务,询问赵高的看法。赵高多少知晓嬴政的脾气,没有忸忸怩怩,而是问什么答什么。 嬴政觉得赵高有见识,愈加看重赵高。 “何喜?又何忧?”嬴政问道。 赵高道:“臣喜的是,大王兴兵平定天下,天下战国归一,得以慰藉历代先王之灵。大王的功业,不可谓不宏大。” 赵高抬起头来,见嬴政扶着雕栏,背对着他,看不出脸上的表情,只得继续往下说道:“臣忧的是,功成之后,富贵不平,大臣或许会生怨望。” 共患难乎?共享乐呼? 赵高的话,嬴政听了后,不置可否,心里却是起了波澜。 古往今来,不少国君与大臣,可以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留下飞鸟尽、良弓藏的哀叹。春秋时期,宋国大将华元的御者,只因为华元没有赏赐肉汤,心怀怨恨,战场上拉着华元的战车,径直驶入敌军阵中。 现在的秦国,不知道多少人需要封赏。留下咸阳的宗室,朝堂上出谋划策的大臣,领兵征战的将领,奋勇搏杀的士卒。若是封赏不到位,这些人心里面,肯定会有所不满。 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嬴政转过头,望向南城方向的蒙府方向。 蒙府坐落的地方,没入漆黑的夜色中,安安静静,似乎陷入了沉睡。 “蒙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