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2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1节 (第2/4页)

是密不透风的刀网,身后是虎视眈眈的荆州兵卒,这些流民根本就不知道何去何从。

    不知是谁,第一个扔下手中的钢刀,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我不想死,我不想打仗……老天爷……我只想好好种地,养活老婆孩子,为什么要逼着我们上战场……为什么啊……呜呜……”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流民们络绎不绝的跪倒在地,扔下兵器,他们不敢前进,也不敢后退,只能在战场之间发泄着,痛苦着,辱骂不开眼的老天爷,辱骂这人吃人的乱世。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辛辛苦苦劳作了一年,却连饭都吃不饱。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同样是乱世饥荒,为什么有人却还能锦衣玉食。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大人物总喜欢挑起战争,攻城略地,安安静静的活上一辈子,而自己总是无力反抗,打什么仗啊……搂着婆娘说说话,逗逗孩子玩耍,岂不是更好。

    他们不甘心,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王侯将相,而他们却连自己的性命都掌握不在自己手中。

    刘备和徐晃心里也不好受,没有愿意当刽子手,对这些流民举起屠刀,说是说,做是做,这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任谁看到上万人痛哭流涕,哀嚎控诉,也不会无动于衷的。当然,某些大家熟知的人例外,蜘蛛不敢举例,自由心证吧。

    和刘备相比,徐晃还好一些,他是被动防御一方,不杀人就要被人杀,所以杀起流民来愧疚之心少一些。

    但是刘备却不一样,这些流民都是被他用粮食引诱来的,可以这么说,是他用一点点粮食,就换取了这些流民百姓的生命。刘备虽然伪善,但是刘备也不是豺狼心性,也有恻隐之心。

    (蜘蛛书里的年代变化很明显,各个人物的实力、心态,都在变化,不要一成不变的看人,比如,张颌、孙策的武艺就在上升期,而黄忠、严颜的武艺就在平稳期了,谋士也一样。)

    第二百七十四章一语点醒梦中人

    残忍血腥的攻城站没有结束,虽然曹操和刘备都有恻隐之心,但天下大势并不是他们两个人能够决定的,枭雄不能,英雄也不能,战争依旧是要死人的,两个人唯一能做出的取舍就是……尽量死别人。(.)

    如此一来,新野就变成了一个血肉战场,一直到建安六年十一月下旬,参战的流民百姓高达十万余人,其中新野的居民也被卷入战争之中。

    这些参战的流民大多数都惨死在战争的漩涡中,只有极少数幸运儿,逃过一劫,但也都加入到军队之中,讨一口饭吃。

    到了最后,徐晃也没挡住刘备的大军,这是实力使然,并不是徐晃的能力问题。

    城破之时徐晃和张颌带着一万余兵卒突围而出,在育阳县停下脚步,布置防线,延缓刘备北上的速度。

    其实徐晃和张颌并不需要太在意,连续几个月的大战下来,刘备也无力北上了,严寒!是荆州兵卒最大的敌人。

    荆州还好一些,但是河北之地已经是寒风呼啸,白雪皑皑的隆冬时节了。

    对于贫苦百姓来说,一年之中最难熬的时间到了,夏秋两季,饿了还能挖些野菜吃,冷了也能找个被风的地方取暖。但是到了冬天,根本就没地方挖吃的,冷了也没地方避寒。

    冻饿之下,李重治下的百姓足足消失了将近两成。

    说句心里话,狼心狗肺的李重心痛之余,还有些庆幸的心思,死于冻饿的饥民百姓都是老弱病残,可以这么说,大自然进行了一次优胜劣汰的活动,将生存能力不强的老弱淘汰了。

    可以这么说,到了明年,李重的民政压力就会减小许多。

    将在草原抢掠而来的牛羊、粮食处理分配完毕,李重就召集麾下文武商议军事,最主要的提议就是明年要不要攻打曹操。

    由于地理位的原因,中原的天气要比河北温暖一些,春天也来的更早一些,也就是说,同样遭受饥荒,曹操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