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7节 (第3/4页)
的高度也不够。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城作战,也就是说,分出一部分兵力依靠城墙扎营,抵挡刘备的大军。 这种方法正确,但却是一种危险的举动,想想看,在没有城墙的保护下,面对五倍的敌人,而且敌军还兵强马壮,谁不害怕? 比如说曹操围困下邳的时候,陈宫就建议吕布出城另建营寨。 但是吕布敢于出城安营,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将领都敢这么干,出城驻扎一般都是吕布、赵云、张飞、徐晃这类猛将的专属能力。 程普稳重有余,勇猛不足,还担不起这个重任。可以这么说,在整个江东,被李重挖角之后,除了孙策自己,换谁来都不行。 先不看江东战场,把视线转回到泗水战场。 曹操的三万生力军潮水一般拍打着李重的营寨,另外四万疲惫之师作为预备队,驻扎在战场的最后放。 李重营寨之中的只剩下三万大军,虽说李重一直用炮灰作战,剩余的这三万大军还没到不能再战的地步,但抵挡徐晃和张颌的攻势也有些勉强,三个大营都显得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而李重也做好了撤军的准备,人不卸甲,马不卸鞍,孙尚香更是一刻不离李重左右,背弓提枪,显得英姿飒爽。 孙尚香也知道孙策处境危急,但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现在孙尚香唯一担心的是自己别守活寡。李重却不像孙尚香那么急躁,他早就安排好了一切,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一切尽掌握之中。 实际上,李重早就做好了撤军的准备。 在曹操一波又一波的攻打之下,李重的左右两座营寨渐渐抵挡不住了,于是李重将三座大营合在一起。见到李重的颓势,曹操攻势愈甚,羽箭、石块、火球不要钱一样泼洒下来,打得李重大营之中浓烟滚滚,人喊马嘶。 看到战事进展顺利,曹操的兵卒愈发勇猛起来,就连当作预备兵的四万兵卒也都精神亢奋,身上的气力都增长了几分。而夏侯惇等人更是频频请战,曹操大喜,立即命令夏侯惇带领两万兵卒前去帮助徐晃。 建安七年五月初三下午,夏侯惇于徐晃聚集五万大军,狂攻李重的大营,战况及其惨烈,战死的兵卒高达万余人,伤者无数,李重的大营前半部分尽数化为焦土,后半部分也破败不堪,势不可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到了这种山穷水尽的地步,才能看出来谁是英雄?谁是狗熊? 李重这个大英雄虽然成色稍显不足,但也叫人眼前一亮,最起码孙尚香是这么认为的。 十余年的征战熏陶下来,李重彻底由一个朦胧少年转变成天下英雄。 虽占战事危急,但李重依旧面色沉稳,丝毫不减慌乱之色,反而嘴角笑意盎然,李重这种极度自信的表情、确实让不少不明2真相的兵将安下心来。 但是必须要承认,如果不是早有准备,李重也做不到这一点。 到了亥时,徐晃和夏侯惇开始撤兵,毕竟兵卒不可能无休止的征战,士气能当得了一时,当不了一世。 趁着曹操收兵之际,李重开始调兵遣将,安排撤退事宜。 军帐之中,李重端坐在帅位,开始分派军力,第一道军令是给高览的。李重的命令是高览带领伤兵以及一众谋士先行撤退,他们没有作战任务,唯一的任务就是尽快撤离战场,赶到巨平县以北。 第二道军令是给赵云和裴元绍的,两个人带领五百骑兵断后。既然逃跑,就要做个逃跑的样子出来,断后是必不可少的。 不要小看了这五百兵卒,这五百兵卒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人人可以在吗上开弓放箭,可以这么说,单单这五百骑兵的战斗力,就相当于两千河北精骑,而且这五百兵卒一直没有参与攻防战,体力有保证。 赵云的任务很重,不光要抵挡曹操的追兵,还要尽可能的拖延曹操进军的速度,给主力部队休息的时间,给全军反扑打好基础。 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