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6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1节 (第3/4页)

,真没办法把蔡瑁踢出局。

    于是刘备军中立即出现两个派系,一个是激进党,疯狂支持刘备称王。一个就是保守党,趋向于保守稳重,暂时不称王的。

    总体来说,还是激进党占据上风,关羽、张飞的影响力太大了,而蔡瑁还在归隐状态中,掀不起太大的风浪。当然,最重要的是,激进党手中有兵权,保守党没有兵权,显得底气不足。

    愈演愈烈的称王风暴几乎让陈县之外的刘备军放弃了攻城的念头,各级军官每天都在争吵之中,甚至还有挥拳相向的事情出现,刘备更是忙着拆看各级官员送来的书信,忙得不可开交。

    没办法,刘备成不成王暂且不提,他总要看看谁支持,谁反对吧!

    曹仁彻底傻眼了,刘备这边没心思攻打陈县,曹仁就独木难支了,他的兵力本来就和赵云差不多,别说攻城了,没有刘备的帮助,野战他都不一定能打过赵云。

    关键时刻,李重再次出手,命令赵云撤兵至拓县。

    拓县位于陈县以北一百二十里处,和陈县相比,距离陈留更近一些。由于刘备的军队无心作战,赵云突围相当轻松,几乎没什么损耗,就逃到拓县。

    这就是留给刘备集团狗咬狗的时间,有赵云的威胁在,你们不是没时间讨论吗?好,我逃跑!你们不就是想打陈县吗?好,我让给你!

    坦白说,陈县根本就不在李重的军事计划之内,那只是李重最前沿的阵地而已,李重要求保留的不是陈县,而是赵云手中的有生力量。只要有兵有将,赵云随时可以组织起第二道防线。

    如果说赵云撤军之前刘备还有一些打仗的心思,但自从赵云撤到祏县之后,刘备也没什么打仗的心思了。

    当初和曹操约定好的是一起攻打陈县,现在刘备已经做到这一点了,可以说完成了一个盟友的任务。

    消灭赵云的有生力量,刘备也做到了,再怎么说这些天连续交战,赵云也要损失一些兵卒的,但让刘备完全把赵云困死那是不现实的。别说刘备了,就是曹操也这么想过,双方的兵力差距没那么大。

    本来刘备和曹操的设想是消灭赵云三分之二以上的部队,让赵云手下的军队下降到五千到七千之间,但很可惜,赵云突围之后,手中依旧有一万二千多兵卒。陈县一战,赵云手中的兵力折损过半。

    但必须说明的是,这一万二千兵卒全都是军中的精华所在,赵云再怎么脑残也不会让精锐兵卒和刘备曹仁硬拼的。

    没有了进攻目标,刘备马上就不愿意进兵了,兴致勃勃的留在陈县和手下官员商讨称王一事。

    事实上刘备已经有点清醒了,知道让赵云跑的太过轻松,但事已至此,刘备觉得自己还是装糊涂更好一些,嗯……还能麻痹一下曹操。

    不得不说,刘备还是有些急智的。

    曹仁再次来见刘备,请求刘备出兵相助,不过这次刘备就不那么好说话了,非常坚决的拒绝了曹仁的提议。刘备给出理由相当站得住脚,陈县已经是刘备所能控制的最远范围了。

    再北上百里攻打祏县,恕刘备鞭长莫及。曹仁也没办法反驳,刘备说的就是事实,除非刘备有大量的骑兵,可以随时、快速的支援边境的城池,不然的话,刘备不可能控制太远的城池。

    无奈之下,曹仁只得独自率军追击赵云,以解陈留之围。

    赵云确实不敢和刘备、曹仁二人硬拼,但单独把曹仁挑出来赵云可不怕,二人手中的兵力相差无几。横渡濄水之后,赵云带领三千骑兵埋伏在濄水北岸,准备伏击曹仁,命令周仓带着大部队先行一步。

    这是典型的半渡而击之战术,只不过是攻击的方向变换一下而已,但杀伤力还是一样的恐怖。

    曹仁刚刚有两千余兵卒过河,还没列出阵势,就被赵云带着骑兵一阵冲杀。

    本来刚渡河的兵卒就比较疲惫,再加上其中没有多少骑兵,还没有密实的阵型阻挡。所以赵云的骑兵表现的极度猖狂,一波乱箭之后,三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