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6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节 (第3/4页)

赶赴陈留战场,虎牢只留下魏延一人驻守。就在曹丕到来的第二天,李重亲自率领一万五千大军赶赴陈留,只给魏延留下五千骑兵断后。

    陈留距离虎牢大约有二百五十里上下,步兵全速行军需要三天到四天,才能到达,所以魏延至少要再虎牢坚守三天才可以。

    为了能争取时间,李重还让魏延替自己接待曹丕,意图迷惑曹操。

    不过曹丕也不是糊涂虫,就在李重离开虎牢的第二天,曹丕就发现事情不对了,立即向魏延请辞。依照李重临走之时的交代,魏延也不难为曹丕,当即就放曹丕回虎牢了。

    曹丕回到虎牢之后,立即将自己的怀疑告知曹操,曹操马上派斥候调查魏延的大营。结果可想而知,李重走的匆忙,根本就来不及掩饰军队调动的痕迹,曹操很容易就调查出实际情况。

    曹操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徐出兵一万,攻打魏延的大营。

    曹操大怒是有缘由的,这次曹操确实是诚心李重谈判的,真不是李重猜测的缓兵之计。

    既然是谈判,那自然是有分歧的,可分歧不会慢慢谈吗?两个人谈判的主要分歧就是虎牢,可对曹操来说,虎牢并不是特别重要,虽然虎牢距离洛阳很近,可曹操也有迁都长安的打算了。

    迁都长安对曹操来说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洛阳如今三面受敌,北有甘宁的水军骚扰,东有李重的大军威胁,南有许昌的关羽虎视眈眈。

    而长安不同,长安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长安位处关中平原,沃野千里,物产丰富,不但在粮食上能做到自给自足,附近各县还能放养战马,作为一个大型的军事基地绰绰有余。

    此外长安还有函谷关守卫门户,不易受到战火骚扰,是一个非常理想的都城。(函谷关最早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1关隘地处深险谷地,地势险要,窄处只能容一辆马车通行,所谓“车不方轨,马不并辔”。而且由于这段黄河流域丘峦起伏,有中条山、崤山等阻断,函关谷底成为附近地区唯一东西向平坦的通道,是古时一重要军事要地,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唯一的缺陷就是长安距离中原有些远,交通不便利,但对于已经失去中原的曹操来说,这个问题不用操心。

    当然曹操也不会轻易让出虎牢的,怎么说也得在李重手里拿到些好处才行,比如说战马、青盐、皮革等等,这都是曹操急需之物,拿来换虎牢也不是不行,但问题是李重你得谈啊!

    所以暴怒之下的曹操和李重产生了同样的心思,在局部战争打败你!在和谈之时占据一些优势。

    徐晃是曹营之中的防守专家,曾经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但凡是精于防守之人,必定非常熟悉军营的薄弱之处,所以精通防守之人在进攻能力上也不会差到哪去。

    谢谢谢谢,蜘蛛的红票果然多了许多,周过百了,蜘蛛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痛苦呢?

    第三百六十章庞德百里追魏延

    本来骑兵就不利于防守,再被徐晃这样攻防俱佳的大将攻打,魏延顿时就觉得有些吃力了,好在大营之中没什么物资了,魏延一把火烧了军营,阻挡了徐晃一下,打算带兵和徐晃野战。

    魏延这个想法很好,但很快,魏延就发现事情不对了,带兵和自己野战的并不是以治军严谨著称的徐晃,而已名不见经传的庞德。

    其实魏延这个人跟关羽差不多,也是比较狂傲的,但魏延有一点要比关羽强,就是魏延有自知之明。就像在历史上,诸葛亮不死,魏延就老老实实的当先锋,但诸葛亮一死,魏延立即跳出来抢兵权了。

    很可惜,历史上的魏延死的比较冤枉。

    所以魏延打算和庞德单挑一下,万一能一刀斩了庞德,岂不妙哉,正巧,庞德也是这样想的。

    两个人一交手,魏延就很悲哀的发现,自己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