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7节 (第2/4页)
,曹操来的匆忙,营盘并不牢固。而且虎牢关本来十分狭窄,不适合安营扎寨,不然的话,修建虎牢关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再简单点说,就是曹操的营盘太长,前方遇袭的话,后方很难给予有效的支援。 既然两大谋士都提议偷袭曹营了,李重立即点头答应下来,唯一的异议就是李重认为在黎明十分动手更好,总所周知,天似亮非亮的时候,正式人睡得最沉的时候。 定下计来,李重立即将黄忠、魏延、韩当、凌操、高顺等人叫到帐中,安排偷营一事。不多时,虎牢关中就烧了数锅姜汤,用来给偷营的兵卒驱寒取暖。到了寅时,一万骑兵臂缠白布,除了虎牢关,直奔曹操的大营扑去。 现在天还没亮,春雨迷离,天地之间灰蒙蒙的,李重的骑兵身穿黑衣黑甲,也用不着掩饰身形,更不用人衔枚,马裹蹄之类的,道上泥泞不堪,裹什么也没有用处。 “敌袭……”等到河北骑兵临到营门外五百步上下,曹营的哨兵这才从昏昏欲睡中惊醒过来,声嘶力竭的喊道。 语音之凄惨,神情之惊恐,活像一只被割了脖子的红毛大公鸡。 但是已经晚了,没有坚固的营盘阻路,魏延等人连马都没下,用兵刃拨开鹿角拒马,闷头杀了进去。李重给他们下的军令非常简单,就是一直向前杀,杀不动了就掉头往回跑,高顺等人就在营门外接应他们。 曹操的前营是夏侯渊驻守,本来夏侯渊是在益州的,但曹操认为,夏侯渊攻强守弱,所以让夏侯惇和夏侯渊轮换了一下,事实证明曹操的判断是正确的,单论防御手段,夏侯渊真不如夏侯惇。 夏侯渊在睡梦之中惊醒,急忙披挂上马,就见到幽暗的天色之中,无数骑兵冲破雨幕蜂拥而来。 夏侯渊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迎敌,而不是统领全局,调动兵马全力防守。当然了,现在天色幽暗,曹兵慌作一团,夏侯渊想要统领全局也很难。 不过迎头而上这个结果真不怎么好,李重派出了四股部队偷袭,夏侯渊就是再厉害,也就能击退其中的一股部队而已。 被夏侯渊击退的就是韩当,韩当也算是比较倒霉,四分之一的机会被他遇到了,迎头将就遇见带兵前来的夏侯渊,一通乱战之下,韩当遮掩不住,只等带着手下的骑兵退走。但黄忠等人却没遇见敌手,一路杀的曹兵血流成河、四处逃窜。 等到夏侯渊击退了韩当,他的大营已经彻底乱成一团了,到处都是逃窜的兵卒,呼喊求救之声嘈杂不堪,夏侯渊想要传达一个军令都十分困难。如果不是春雨连绵,都有可能被几个人一把火烧了大营。 当然了,真要是没有春雨的话,李重也不一定有机会偷袭夏侯渊。 慌乱之际,中军的曹操终于到了,曹操的应变能力要远远强于夏侯渊,一一见到夏侯渊的营盘乱作一团,立即命令全军高呼:所有兵卒,速速撤往中军。 数百人一起大喊,声传数里,这个夏侯渊的大营都听的一清二楚。曹操的这个命令比较简单,慌乱之中的曹兵听到呼喊之声,立即奔着中军跑去。黄忠和凌操两人杀的有点晕头转向了,只有魏延还稍微清醒一些,带着一千骑兵紧紧地咬住曹兵的后队。 曹兵自己逃跑自然没人阻挡,再加上还有魏延在身后追赶,转眼之间,就过了夏侯渊的大营,来到曹操寨前。 曹操的营盘修建的也不怎么好,由于位处中军,前后都有军队保护,比夏侯渊的营寨还略有不足。这是客观原因,虎牢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周边的树木早就被砍伐一空了,不然的话,李重偷营也不会那么容易得手的。 一阵厮杀过后,天已经有点亮了,就是不用火把,看的也很清楚了。 曹操带着许褚、贾诩等文武在营门之外接应夏侯渊的败军,前方兵卒用大盾抵住阵脚,之后密密麻麻的全是弓箭手。 不多时,夏侯渊的败军潮水一般涌了过来,曹操看得眉头一皱,他很清楚的发现,还有一只军队在后面紧追不舍。一旦裂开军阵的话,很有可能会把追击的敌军也一起放进大营,曹操倒不是怕,实在是面子上过不去。 想想看,被别人一支偷营的军队杀进中军,会对己方的士气造成多么大的打击。 所以曹操略一思索,就高声喝道:“让败兵左右散开,仲康带人挡住追兵。” 许褚答应一声,准备兵马去了,数十名传令兵大声高喊着曹操的军令,命令败兵左右散开。 曹操的用意是好的,但夏侯渊手下的兵卒被魏延追的太急了,很难做到令行命止,这边传令兵一阵呼喝,那边的逃兵还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