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9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1节 (第4/4页)

断后任务的依旧是赵云,东拼西凑,加上轻伤的伤员,赵云才凑了七八百骑兵。不过就算这样,这些骑兵也能对付刘备的连弩兵了。和打阵地战不一样,弩兵在追击战中没什么优势,原因唯一、而又简单,就是弩弦的问题。

    弓和弩的弦并不是一直处在紧绷状态的,长时间上弦,会降低弓弩的弹性,严重降低弓弩的杀伤力。所以在非战斗状态,弓弦和弩弦都是拆下来的,所有才有弓上弦,刀出鞘这个词。

    连弩更是如此,本来连弩的劲道就不强,平时更要松开弓弦的。

    而给连弩上弦,是很浪费力气,也很时间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足够骑兵杀上一个来回了,所以弩兵拎着弓弩追杀骑兵的情况不会出现。

    芜湖距离石城不过五十里,有赵云断后,周瑜可以毫无顾忌的赶路,不到一天时间,周瑜就回到石城大营,向李重复命。至于赵云的安危更不用担心,这一带都是平原,再给刘备十倍的兵力也奈何不了赵云。

    …………

    一见到李重,周瑜就将芜湖防线的战况讲述一遍,当然,周瑜着重讲述的是连弩的恐怖之处,什么羽箭密如暴雨,连绵不绝,所至之处无坚不摧等等夸张的言辞。

    当然,夸张这个词之时对于李重来说的,李重作为一个现代人,欣赏过无数战争大片,对连续火力不怎么感冒,甚至觉得周瑜有些大惊小怪。

    这不怪李重,两个人有两千年的意识形态差距,比如说:李重觉的打巷战没什么问题,但在三国时期,一旦城门失陷,兵卒的士气就会一落千丈,全军崩溃。

    “不就是连弩而已!”李重低声嘟囔一句,问道:“公瑾,既然连弩这么厉害,你有没有抢过一支连弩看看啊”

    周瑜摇了摇头,苦笑道:“子龙将军曾经冒险冲阵,想要抢夺一只,却被刘备用乱箭射伤,功亏一篑。”

    “哦……赵云受伤了?”李重皱眉问道。

    周瑜点点头,说道:“不过主公放心,子龙将军并没什么大碍,还能领兵断后呢。”

    李重听到连弩连赵云都能射伤,急忙问道:“如此说来,刘备的连弩岂不是没有缺点了。”

    周瑜连忙答道:“当然不是,刘备的连弩也有缺点,据周瑜观察,所谓的连弩很是笨重,重新上弦也很是困难,只能用于军阵伏击之用。”

    李重闻言,顿时沉思下来,如果按照周瑜所说,真让让刘备杀入石城,自己想要攻克石城,就非常困难了。

    沉思片刻,李重沉声叫道:“来人,请马均过来。”

    马均就是那个大发明家,如今正在李重军中研究如何改进投石机呢,听到李重召唤,立即来到军帐。

    李重也不和马均废话,直接就问道:“马均,你知不知道有连弩这东西。”

    马均一愣,奇怪的问道:“连弩很厉害吗?”

    周瑜叹了口气,急忙将连弩的威力讲述一遍。

    马均听过,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这才问道:“有没有实物可看?”

    李重和周瑜同时摇了摇头,马均又问道:“那箭杆总有吧?”

    周瑜点头道:“箭杆应该能找到,马先生稍等片刻。”说罢,周瑜急冲冲的出了营帐,片刻之后,周瑜就拿着一根连弩的箭杆回来。仔细看的话,箭杆上面还有血迹,想来是在哪个伤兵手里拿来的。

    马均接过箭杆,放在手里颠了颠,随即就开始在地上写写画画,沉思起来。

    科研人员都是疯子,一旦陷入思索状态就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清醒过来了,所以李重也不理他,直接就和周瑜商议如何布防,抵御刘备军队一事。

    居于现在的形式,周瑜认为,想要对付刘备的连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绝对数量的弓箭手压制。连弩不是一匣十箭嘛,咱们就用十倍的弓箭手压制,依照李重现在的兵力,还是勉强能做到这一点的。

    对于这种极度浪费兵力的做法,李重并不是很赞同,但李重暂时也拿不出别的办法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