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2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11节 (第4/4页)

洪水已经很浑浊了,上面飘满了杂草枯枝等物。

    马超来到这里并不稀奇,徐晃放水淹城之后,就有斥候快马禀告赵云,赵云立即就让马超带三千骑兵赶赴江陵,查看战况。马超急匆匆赶到江陵,一见到眼前的景象,就知道李儒的计策失败了。

    虽说李儒的计策失败了,但马超也没有小看李儒的意思,这世界就没有百战百胜的计谋,人家徐晃直接出大招,把江陵变成一片汪洋,断绝交通,马超就是想联系江陵城中的内应,也没有机会。

    但马超也不能两眼一抹黑的回去,所以马超立即把江陵的战况回馈到当阳,自己临时驻扎下来,看看能不能查探到什么。

    马超正指挥兵卒建造几艘简陋的船只,打算到江陵附近看看,忽然见到洪水深处人影绰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杂乱不堪的船队冲着岸边划来。毫无疑问,这跟定是江陵的逃兵了,不过马超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江陵逃兵明明见到自己在这里扎营,还敢过来送死。

    难道自己最近打的仗少,威名不在了?马超很是郁闷的挠了挠头。

    马超并不知道,这些荆州逃兵真不怕他,民以食为天,他们更怕饿!自从江陵城破之后,这些兵卒就在木板上飘荡,至今为止,已经有两天一夜了,两天一夜没吃东西,是个人都受不了。

    这些逃跑的兵卒之中还有几个大人物,诸葛亮和马良,诸葛亮对刘备那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的,于是诸葛亮就命令这些兵卒绕一个大圈,渡过大江前去寻找刘备。要是在平时,兵卒也不会违背诸葛亮的军令。

    可现在不行,接连大败之后,江州兵卒对刘备的敬畏之心已经接近于无了,再加上饥饿难耐,荆州兵卒已经十分后悔了,早知道还不如投降徐晃呢,可现在划船回去已经来不及了,困厄之下,兵卒已经没什么体力了。

    所以,嗯……投降李重也是可以的,虽说李重有过杀俘的经历,但总比做个饿死鬼好吧。

    诸葛亮和马良当然不会同意投降李重了,马良还好一些,虽然也很欣赏刘备,但还没到死心塌地的地步,所以只是用嘴说说而已,但诸葛亮可不一样,当即抽出宝剑,要把提议投降的兵卒斩首示众。

    用两个字就可以形容诸葛亮,迂腐!当然,放在诸葛亮的立场上来看,这是关于一个人的节操问题,绝无变通的可能。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逃难的兵卒不可能束手就擒,诸葛亮虽说有些武艺,但也独木难支,没过多长时间,就被逃难的兵卒抓了起来。

    有几个见识高远的兵卒提议,投降李重之时,附送一个活的诸葛亮,更能讨好李重,于是诸葛亮也就包住了一条小命。马良见到逃难的兵卒当众翻脸,也不敢多言,再也不敢提什么忠君爱国之事了。

    逃难的兵卒将舢板小船划到岸边,投降了马超,真让马超喜出望外。哈哈……这真是时来运转,自己一个打酱油的,竟然把江陵文臣一网打尽了,这功劳,跟白捡的一样。

    马超大喜之下,当即派快马禀告赵云。

    由于徐晃水淹江陵,李重和李儒等人也没再襄阳安坐,也赶到了当阳,商议一下,就和当阳的赵云汇合,一同赶赴江陵来查看战况,正好和马超的信使相遇,于是李重兴冲冲的先行一步,来见诸葛亮。

    必须要说明的是,李重一点招降诸葛亮的意思也没有。

    相反,李重是抱着必杀诸葛亮的心思来的,急着赶来,李重是想近距离看看这位名震千古,却又名副其实的卧龙先生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如果说一开始李重对诸葛亮还有些好感的话,但自从刘备采石矶兵败,驱逐百姓阻挡追兵开始,李重就对刘备、诸葛亮没什么好感了,将心比心,李重认为自己就是战败了,顶多是亡命天涯而已,但也不会干出残害百姓的事情来。

    至于什么礼贤下士,收拢人心,这些事情李重回去做,但也要分人,诸葛亮这种大汉死忠,不值得李重浪费时间。

    一见到诸葛亮,李重有些感叹,实际能力不说,诸葛亮的长相确实对得起他的名声,诸葛亮长得身长八尺,面如冠玉,颌下三缕长须,就是身为阶下囚,也自有一股英姿儒雅之气,叫人生出亲近之意。

    李重一句话不说的看着诸葛亮,诸葛亮同样一句话不说的看着李重。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李重哑然一下,心说自己还是有点心软啊,就在刚才,差点生出招揽诸葛亮的心思来,这可不是打游戏,这是现实中的争霸天下,每一寸土地都鲜血淋漓,妇人之仁是要不得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