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禅修 (第2/4页)
旧,消息封锁甚好,人们脸上不见恐慌。 寺坐西朝东,山门两侧各放两只石狮子和两只石鼓。山门石额上铭刻着“华林禅寺”四个字,两侧石柱刻有一副对联:华严世界观十万诸佛,林茏鹫山隐五百应真。 进了山门,两端是星岩石塔,南面为一列平房,内有一间功德堂。 袁秋华进入殿门,只见一尊笑口常开,且大腹便便的弥勒佛在迎候着。转到佛的背后,是寺院护法神将韦驮大将军。殿堂北端供奉着三尊大佛:释迦牟尼佛祖居中,兹师佛在左边,阿弥陀佛在右边。巫师,归根结底也是儒,佛,道,三家兼修之人,入寺庙拜佛祖,入道观拜天尊,入圣殿拜孔孟。袁秋华对着三位神佛还是要拜一拜。她毕恭毕敬焚香,叩拜,磕头,退步出。殿堂的西墙供奉着全身地藏王。殿堂东墙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观音立像,与地藏王相对。 执事合掌回礼: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居士愿意拜就拜,香火钱看着给,不要太破费,心意点到,就好! 佛教徒见面第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这是佛教中最美的语言,表示光寿无量的意思。光代表智慧,寿代表福德,见面互相道一声“阿弥陀佛”,就是祝你光寿无量,智慧福德圆满的意思。 境由心造,相由心生,命由已造,运由德转,人生乃是一场修行,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袁秋华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皈依佛门,儒道佛三家同修,遵循不悖。《论语》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什么。《道德经》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做什么。《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怎样生存。 她养成了每天至少念经打坐四十五分钟的习惯,参禅悟道,佛法的熏陶,利他的慈悲,清修的觉悟,放下的自在。每月初一,十五到寺院吃斋持戒,除了念经,禅修,甚么都不做,连电话也不带在身,只要自己甚么都不去想,毫无杂念,能做到三天不说话。人生如梦,世事皆空,所谓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禅宗传承以达摩为初祖。禅宗二祖慧可,禅宗三祖僧璨,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禅宗六祖慧能,quot;禅quot;是梵语quot;禅那quot;的音译简称,意译为修习方法,禅宗以quot;禅quot;概括佛教的修行实践。梵文“禅”,应为“禅那”,禅者,静也,那者,息也,即一呼一吸为一息。玄奘译“禅”为静修出入息。安那,入息,吸气,以鼻纳气,般那,出息,呼气,以口吐气,修行就是练气炼息。佛教禅宗对于真理和实证的追求,内在修为,明心见智,矢志不渝,与科学技术如出一辙。禅蕴含玄机,信仰的不是神,信仰的是智慧。 《易经》,《山海经》,《金篆玉函》,天书,说无字,却有图示,它是心法,说有字,却只片言,它是歌诀。所谓“不得明师亲口授,任是聪慧也枉然”。巫师一脉,拼的不是个人的天赋,而是众师的传承,传承才是巫师的根本。没有名家大师的传承,就算天赋异禀,很多秘术秘法,风水歌诀,禅语佛偈,大小乘禅法,连听都没听说过,又何谈能够学会?纵有师承点拨,灌顶,顿悟,也得历五劫,雷风火水,外加情劫,即桃花劫也。 《无量寿经》,《涅盘经》,《华严经》是基础课。阿弥陀佛,又被称为“西方接引佛”,“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就是无量觉的意思,无所不知,无所不觉。 “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南无”是梵文音译,南无阿弥陀佛,表示对阿弥陀佛的尊敬、顶礼、皈依、归命。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枯燥,潜心钻研,才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代宗师。正如“知了”,只有在地下深处蛰伏数个寒暑,才能有朝一日破土而出,一鸣惊人。 《般若心经》,《圆觉经》,《二十四章经》是入门。经云: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我爱”,其实就是我执,我求,即自私自利,我执心越重、越自私,就越贪婪。“涅槃”,即寂静,生死本空,虚幻本空。看破自我,以及生死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