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_第150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0节 (第2/4页)

的粮食,还要跋涉上百里,就是铁打的人也要扒上一层皮。

    但是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也让荆州兵卒爆发出最后的潜力,到了攻城的时候,用悍不畏死都不足以形容他们,简直就跟丧尸一样,就算身受重伤都不会撤退的,杀得阳羡县守军胆战心惊,不到一个时辰,黄忠就拿下了阳羡县。

    有了一个安稳的场所,荆州兵卒立即恢复原样了,刚才他们悍勇攻城那是被逼的,黄忠只说了一句话,就调动起这些人的勇气:阳羡县内有饭吃,有屋住。

    在阳羡县稳定下来,黄忠立即派人去给刘备送信,等着刘备的军令,再决定是进是退。

    三ri后,刘备就得到黄忠大败的消息,急的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

    刘备一共派出两路军地攻打历阳和石城,攻打历阳的张允是一路虚兵,早就无功而返了,而黄忠和庞统这一路则集中了水军的一半力量,一败之下,刘备的实力就已经下降到和孙策差不多的程度了。

    没有绝对实力压制,远征军一般都是失败的下场。

    更令刘备悲愤的是庞统身死在乱箭之下,刘备的心思很豁达,并没有因为庞统的一次战术失误就埋怨庞统。刘备非常清楚,庞统的战术并不算错误,天下也没有稳胜不败的战术,庞统并不是不聪明,只是周瑜技高一筹而已。

    甚至刘备还有些埋怨自己,要是自己不那么心急,拿下石城、丹阳、秣陵三县之后稳扎稳打,不冒险突袭吴县,肯定不会落到如此地步,归根结底,还是自己这个主公当得不合格,没有掌好舵。

    就在刘备自艾自怨的时候,荆州的蔡瑁忽然给刘备送了一封书信,刘备看过之后这才感觉心之中舒畅一些,恨声道:“既然战场上比不过你周公瑾,那就决战庙堂之上吧。

    孙坚一共有五子一女,女儿自然就是孙尚香了,长子就是孙策孙伯符,次子孙权孙仲谋,其余依次为孙翊、孙匡、孙朗,其中的孙权由于李重一封书信,被孙策当作质子送到荆州。

    现在刘备要做的就是送孙权回东吴,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送。

    而刘备找的借口也很简单,大丈夫天下争雄,不伤及妇孺,以质子相胁,胜之不武。

    说是妇孺,但孙权今年已经二十一岁了,放到现在也该工作了,就更别说男女早熟的古代了。

    当年孙策接到李重的信件,发现孙权想要暗害自己,于是把孙权当作质子送到刘表收下,想要借刀杀人。但孙策将孙权送到荆州的真相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大多数东吴将领都不知道这件事,孙策也没办法,家丑不可外扬。

    特别是吴国太,因为此事还和孙策大吵了几次,但就算如此孙策也不敢对吴国太说出真相。

    刘备派蔡和带兵三千送孙权回东吴的消息,几乎在顷刻之间就传遍大江南北,这样不少人欣喜非常。

    第三百三十八章挑风云兄弟相残

    作为孙策最信任的人,周瑜自然是知道内幕的,当年把孙权当作质子送到荆州还是周瑜出的主意呢。

    现在周瑜最想做的事就是派人暗杀了孙权,但大耳贼战场筹划那是不如周瑜的,但要说朝堂庙算,十个周瑜都不是刘备的对手,这就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区别。刘备再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还能派出三千军队送孙权回江东,防备的就是这一点。

    碧眼紫髯的孙仲谋在江东人缘很好,所以有不少人都前来迎接孙权,必须要承认的是,迎接孙权的官员都没什么实权,其中分量最重的人就是张昭了。

    孙权也顾不得和这些人客套,一过了丹徒县,就弃舟登岸,乘快马赶赴吴县去见吴国太了。

    孙权不是傻子,当年他所做的事情太过恶毒了,兄长一定不会放过他的,整个江东,唯一能庇护住他的就是吴国太,父亲的二夫人。而没有确切的证据,单靠猜测,孙策绝对不敢把他怎么样,吴国太的龙头拐杖不是吃素的。

    吴县之内最大的府邸自然就是吴侯府了,虽然处在战时,府中依然传出欢声笑语之声。

    孙权安全回来,吴国太是最高兴的了,相对比来说,吴国太更喜欢孙权而不是孙策,没有任何原因,就是缘分的问题。

    在府中过了几日,孙权就绝对自己不能就这么得过且过,这实在不是长久之计。吴国太就算一直庇护自己又能庇护几年呢。

    今年吴国太就是四十五岁的人了(孙坚155年,吴国太就是再小也小不到哪去),古代可不像现代,人衰老的很快。再加上孙坚早年南征北战,吴国太也跟着颠沛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