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0节 (第3/4页)
离,所以吴国太保养的并不好,刚刚年过四十就已经满头白发了。 而且吴国太这几年身体也不怎么好,还能活几年,真不好说。 孙权想的就很现实,现在孙策迫于吴国太的压力,不敢那自己怎么样,以后呢?所以自己一定要找一个安身之地才行。准确点说,孙权是想找一块能割据一方的地盘,自己养活一支军队,有对抗孙策的本钱。 虎父无犬子,孙权的战略眼光也不错,他能看得出来,兄长就算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怕也没什么争霸天下的希望了,除非周瑜能一举擒杀刘备,朔江而上,占据荆州才有可能。 但这太难了,大浪淘沙,现在可不是诸侯并起的时代了,经过一系列的惨烈争斗,能留下来的都是人中英杰。刘备也不例外,大耳贼虽说比不上曹操、李重,但也绝对不是二百五。 那么孙权只要挺过这几年就好了,等到孙策战败的时候,自己或许还能卖个好价钱。孙权也不是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但孙权也不是一个好高骛远之人,他心里很清楚,东吴将领大多数都是孙策的死忠,只有几个郁郁不得志的文臣靠拢自己,在这乱世之中,想要割据一方,没有武将的支持那是万万不能的。 文臣造反,哈哈……哈哈…… 所以孙权就对吴国太有了大概这样一番说辞,如今荆州刘备趋兵东进,大兄独力难支,我孙权身为父亲的儿子,理应为东吴尽一番力气不是。更何况自己的兄弟五人都在为家族拼杀,自己也是大好男儿,怎么能贪恋府中的安逸生活呢,将来到了九泉之下,有何面目去见父亲。 不得不说,孙权的口才当真不错,引经据典、口若悬河,说的头头是道,实际上人家孙权说的也没什么错误。 吴国太对孙权本来就很宠爱,在孙权被送到荆州当质子之后,吴国太心里不免又升起愧疚、牵挂之心,以至于这种宠爱更加严重了。所以吴国太立即就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孙权又对吴国太说,自己在荆州也没忘记苦读兵书,勤练武艺,所以自己不打算任职文事,打算到军中历练一番。为了取信吴国太,孙权还演练了一番武艺弓箭,还别说,孙权演练的倒也有模有样。 实际上孙权的武艺也真不错,历史上孙权就常常弯弓射虎,留下不少名声。 被孙权蛊惑之后,吴国太立即派人给孙策写了一封书信,声称孙权也不小了,也到了给孙家出力的时候了……希望孙策能给孙权一些兵权,协助他击败刘备,而且吴国太着重描写了一番孙权的军事才能。 实际上吴国太这封书信命令的意味更大一些。 孙策刚刚压制住张飞,就接到这么一滩烂事,气的差点没一口血吐出来,破口大骂刘备卑鄙无耻,刘表不够心狠手辣,为什么不早点杀了孙权,一了百了。 但孙策也没把法,除非他跟吴国太坦白,说自己发现孙权想要暗害自己,自己这才把孙权发配到荆州的。可证据呢?难道孙策还能说自己是根据李重的一封书信推断的,吴国太不骂他个狗血淋头才怪。 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孙策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没能够做到六亲不认的地步。 真正的政治家就跟刘邦一样,煮自己的老爹都要分一杯羹,再次也要像明太祖一样,屠戮功臣,要像%*一样,抛弃妻女,再结新欢,把儿子送到野蛮人哪里当质子,再再次也得学学刘备摔孩子。 既然做不到六亲不认,孙策就只能先选择妥协了,不过孙策也不是白痴,不就是兵权吗?随便找个小县城,三五百老弱病残打发了孙权就是了,等到吴国太百年之后,想怎么杀孙权,就怎么杀。 于是孙策拔开地图给孙权选地方,还别说,孙策真找到个好地方,那就是徐州的广陵县。 张辽虽然占据了徐州,但也有控制不到的地方,或者说不想控制的地方,比如说广陵。 大江是扬州和徐州分界线,北为徐州,南为扬州,而广陵郡就在大江北岸。张辽有没有能力攻克广陵,肯定有,但是张辽却不能这么做。如果张辽为了一点点钱粮贸然攻克广陵,也就控制了大江北岸,相当于在孙策屯兵到孙策的家门口。 为了保持和孙策的良好关系,张辽必须给双方留下一个缓冲地点,给孙策一些安全感,而势力雄厚的李重也不介意吃点小亏,就没让张辽出兵。 现在孙策就想把孙权安置在广陵县,让孙权和张辽对峙去,孙权相信,以自己和李重的默契关系,李重一定会帮自己这个忙,派张辽咔嚓了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